-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初二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10-15 23:2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二语文试卷 阅读:9259次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9. 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①腰白玉之环 ②江横玉系腰 B. 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C. 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D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0、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B、非天质之卑(低下)
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 D、言和而色夷(平和)
1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
A 今诸生学于太学 其一犬坐于前 B 无冻馁之患矣 醉翁之意不在酒
C 流辈甚称其贤 其如土石何? D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先帝不以臣卑鄙
C.或遇其叱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D.益慕圣贤之道 孔子曰:“何陋之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
14.下列句中加点的“大”字与“天大寒”中的“大”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大声如雷霆 C.屠大窘 D.见渔人,乃大惊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 色愈恭,礼愈至
而乡邻之生日蹙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同舍生皆被绮绣 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将军身被坚执锐 奉命于危难之间
1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7.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1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录毕,走送之 走:走路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手:用手
C.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 ,穿
1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当余之从师也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无从致书以观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20.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是因为他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
B.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说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D.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学习 、博览群书、虚心求教。
四、问答题
1.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2.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3、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作者从哪些方面记述了成人后求师的艰难?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6、文意理解:
(1)、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 ② ③
(2)、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关于学习的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赠序,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4)读完全文,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
7.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我的概括:
8. 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我的感受:
9.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我的积累: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我的观念:
10.本文作者“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而最终却能学有所成。作者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与行为特点?(用原文词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
1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方式?
13、作者在学习上遇到的矛盾是什么? 他是如何解决的?
14、你提炼了文中的重要信息吗?请概括。(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表明自己求学的艰难?)
15、你得到学习的秘诀了吗?请传授。(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16、古人读书像本文作者宋濂一样勤奋、刻苦的可谓不胜枚举。如战国时期苏秦、晋时孙敬的“__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克制自己的困乏,孙康、车胤的“__________”(填一个成语)是利用有限的外部条件。
17、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
① ② ③
18、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19、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五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习题检测:
一、解释下列词语
①从小丘西行 ②鱼可百许头 ③以其境过清 ④斗折蛇行 ⑤悄怆幽邃 ⑥伐竹取道 ⑦佁然不动 ⑧其岸势犬牙差互 ⑨以其境过清
二、翻译下列句子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④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凄清寒骨,悄怆幽邃。
⑤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⑥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二语文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