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月考反思

九年级语文月考反思

[10-15 23:08:56]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9752

(1) “何当共剪西窗烛”的“烛”写成“竹”;

(2) “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皆”写成“偕”;

(3)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润、酥”写成“闰”“苏”;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溅”写成“渐”

与之对应的策略就是,抓住《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6篇文言文和34首诗歌,逐篇落实过关。

5-7题共14分,平均得分8.21,得分率58.64%

排序题考查学生把握语言连贯性的能力,2007年考查过这个考点,2008、2009连续两年未考过,所以2010年的排序题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其实,省里命题是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设定考点的,采取每年不确定的轮考,比如修改病句、书写今年就没考查,并不意味它们不重要,复习时还应全面才行。今年的排序题,选取的是一则议论性文字,解答此类题,要求思路明晰,尤其是逻辑分析能力要强。比起2007年为奥运奖牌的说明文字排序,2010年的难度相对大一些。有许多学生连题意也看不懂(20人中有6人选1个句子),是失分率较高的一道题,暴露出教学和复习中的漏洞。当然题目的设置有不当之处,123分句都没有给最后的标点,这其实是很不妥。排序题,考虑语义连贯,逻辑性强,标点即是逻辑性的一个体现。

名著阅读题也给了我们一个信号,考查要求提高了。第6题不仅要求学生明确知道林冲、鲁达在被逼上梁山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而且要能“按情节的先后顺序依次填写”。对故事情节不了解,就会导致人物和情节混淆,对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不清楚,又会导致排序错误。这确实难住了相当多的学生,毕竟目前学生真正进行名著阅读的时间和效果是打着折扣的,大部分是应景式的“快餐式阅读”。(20人中有6人得0分,4分题)考查更细致这个趋势在2009年已透出一些改变的苗头,尽管是与文学常识结合在一起,已经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情节,今年更是明确要求学生对情节的准确把握。省里命题对名著阅读要求提高,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完成对名著的阅读,不能走马观花。

第7题是综合性极强的语言运用题。此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口语交际的表达能力,体现着语文的综合运用特点,加上选材上可与现实生活关联,颇受命题人青睐。要注意这类题,表面看是很开放的题,但作为学业水平评价和招生选拔的中考,客观公正是其原则,所以答案肯定是有范围的。这个范围命题人会在题干上有明确的要求,不能随意发挥。如第(2)题题干要求很清晰:写串联词要“注意两个博物馆之间的联系”,注意“过渡自然”。“两馆之间的联系”就是提示从原材料中去概括,这样也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概括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失分原因:

①对字形、文学常识的掌握不牢固,古诗文默写有错别字,对古诗文的理解不到位,导致理解性默写失分。

②审题不细致,对题干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如排序题审题不清,导致只写一个句子的序号,忽略了其它两个句子。

③考生对语言运用题掌握不好,不仅审题能力很差,而且答题针对性差,不知如何根据题意写串联词(或串联词写得太简单),像这种答题点比较多的语言运用类题目(此题要照顾到三四个点),不少考生不知所措,或照顾不过来,考生能力高下一目了然。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还有漏洞,古诗文默写需要加强理解性默写,做到会背会写。名著阅读应真正落实,在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形式或活动加深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实效。针对语言运用题,建议老师们在复习中,加强审题意识的训练和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尤其要设置多种情境,强化训练学生适应其灵活性。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围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和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型设计上重点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等。

(一)记叙文阅读

满分15分,平均得分10.42,得分率69.47% ,共五个小题。选材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传递的是让学生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学会感恩,学会关爱身边的人。第8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的能力,第9题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第10题考查的是探究语言的表现力,第11题考查学生对过渡句作用的把握,第12题探究对内容的理解。

8-10题共10分,平均得分7.38,得分率73.8%。第9题根据上下文补写内容,初看此题不难,命题者却在此设置了2处障碍:一处是“七嘴八舌讨论的内容”,这意味着说话人不是一个,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说话才行;二是“联系上下文”,补写处的上文是请学生“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补写处的下文是“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也就是说老师认为学生讨论的不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所以补写内容首先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生的对话,其次补写的必须是母亲的其他特征而不是体貌特征。第9题表面上是在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其实核心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准确理解。这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能够不受干扰地清晰地抓住问题的关键。 www.xiaozhibei.com

11-12题共5分,平均得分3.03,得分率60.6% 。“作用类”题应注意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如11题题目本身不难,但学生一定要懂得根据分值做具体分析方能不失分。

失分原因:

①概括复杂的记叙文,要素不全;补写对话不注意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造成失分严重。

②分析词语、句子的作用没有方法,不知从何下手分析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理解句子含义不全面等。

③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仔细,不明白题干的意思,这不属于知识方面的缺陷,应该高度重视。

对记叙文阅读的启示:

应强化记叙文阅读方法的训练, 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尤其应加强概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用关键词、中心词进行归纳、评价。对于常用的手法、写法等,应让学生对其概念进行准确把握,在能熟练辨别的基础上,能够结合文本的具体语境说出它们的作用。

(二)议论文阅读

满分12分,平均得分6.21,得分率51.75%。共4个题,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对议论文要素的把握、分析能力。材料是粱衡的《匠人与大师》,试题的命制上有意设置了一定难度。

13-14题共6分,平均得分3.49,得分率58.17%.第13题考查学生对中心文意把握的能力和对要点的概括能力,因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没有用非常明确的一句话来表述,需要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要先关注那些反复出现的体现作者价值观取向的词语,如“进取精神”“有目标”“有追求”“创新精神”等,然后用学生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有一定难度。第14题不仅要求对论证方法进行判断,而且要分析其作用。考查的论证方法是几种常见论证方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算大。但要注意,表述论证方法与作用时用词要匹配,不能什么论证方法的作用都是用“生动形象”来回答,如比喻论证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更有力地论证了……”,举例论证的作用是“令人信服地论证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