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生物辅导资料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0-15 23:24:3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生物教案   阅读:9609

(变蓝的有淀粉,是因为接受了光照,不变蓝的没有淀粉,是因为没接受光照)

由此进一步证明了:光是绿色植物形成淀粉的必要条件。

教师通过以下的讲解,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化学反应,每年全球光合作用估计产生大约16亿吨糖类,产生相应的氧气。养活着地球上其它的生命。假如绿色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地球上会出现什么想象?让同学们想象一下。

科学家曾经幻想,假如将来能搞清楚光合作用的机理,然后将光合作用的基因转移到人的头发里,使人的头发中可以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只要在人的头发上洒一点水,再晒晒太阳,头发中便完成了有机物的制造过程,人类便可以结束吃饭的历史。这个伟大的设想靠同学们将来能够完成。

四、迁移深化

通过有趣的事例,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使知识上升一个高度。

1、分别在早晨、中午、傍晚,从一棵植物上摘取三片相似的叶子经酒精脱色,再用碘染色后发现蓝色的深浅不一样。为什么?

2、农民甲为了多收获玉米,于是他在同样的地里种植了比正常情况下多两倍的种子,秋后他能收获多两倍的玉米吗?

五、开拓创新

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调动学生的思考。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有成就感: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疑问?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问题 ?知识汇总,质疑,评价。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质疑中的问题提出,由大家一起解决。最后注重生生互评,量化打分。

第二课时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配以优美的音乐,多媒体展示蓝天、白云和郁郁葱葱的森林图片。

全世界的生物呼吸和燃料燃烧消耗氧气平均为10000吨/秒,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氧气只占21%,按照现有的消耗速度只能维持3000年,可是,许 多年过去了,而大气中的氧含量并没有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用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猜测问题的答案,教师抓住学生的猜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提出问题: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吗?我们应如何证明我们的假设呢?导入新课。

二、实验探究

1、投影小资料: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呈气体状态,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但能助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恢复燃烧)。

在教师启发下,请同学们参考教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设计。训练学生学会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可行性,尽量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巧妙的设计实验。

请学生总结自己的设计思路:

(1)将天竺葵的部分枝叶装入密闭的广口瓶中,照光一段时间后,检验气体成分的变化。

(2)将一株健壮的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时放在一个玻璃瓶中密闭照光;另将一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单独放在一个玻璃瓶中密闭照光,看哪一只先死。

(3)将适量的金鱼藻,放在水中,照光,收集产生的气体,检验是不是氧气……

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请其他同学评价各组的实验设计,并指出设计中的优点、不足,启发学生确立在探究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科学方法。

把各小组两两合并,相互质疑对方的实验设计,相互交流补充,不断完善,不断探讨实验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实验作风,体会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最终形成各自完整的实验设计。

2、教师请两三个实验设计较合理的小组分别详细叙述实验设计,及时肯定学生设计的科学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并鼓励其他同学完善或补充说明:

(1)取一株健壮的天竺葵,将天竺葵的部分枝叶装入一个密闭的广口瓶中,照光一段时间;取另一同样密封的不放任何枝叶的广口瓶,同时照光,作为对照。一段时间后,利用燃烧状况相同的两支蜡烛同时放入两广口瓶中,观察燃烧时间的长短,预计盛有枝叶的广口瓶中的蜡烛会燃烧较长的时间,说明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氧气。

(2)取两个相同的大玻璃罩,将一株健壮的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同时放在一个玻璃罩中,密封,同时,将另一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单独放在另一个玻璃罩中,密封;两组同时照光,经历足够长的时间,观察两只小白鼠的生活情况。结果预测:与植物放在一起的小白鼠生活的时间较长,而另一只则首先死去。说明罩中有植物照光后可进行光合作用,不断产生氧气供小白鼠呼吸利用;而另一只小白鼠再将玻璃罩中的氧气耗尽后,窒息死亡。

(3)取适量的金鱼藻(或黑藻、水绵等),放在水中,倒罩上一个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一个盛满水的试管,照光;另一组实验装置同刚才所述,唯一不同的是漏斗下不放金鱼藻,同样照光。观察漏斗下是否有气泡产生。收集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观察实验现象。结果预测:漏斗下不放金鱼藻的,不产生气泡;漏斗下放金鱼藻的,会产生气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3、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分工、合作,按照各组的实验设计动手完成实验探究,证明自己的假设,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适时、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发现实验中的问题,独立思考问题,或者组内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也可向老师请教,从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究实验结束,各组总结自己的实验成果,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是氧气。

三、归纳总结

各组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解答其他各组和老师的质疑,进一步突出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比如:

实验小组(1)“利用广口瓶收集枝叶的光合产物”,虽然照光时间足够长,但最终利用两支蜡烛检验时,燃烧时间并无多大差别。小组内也不能解释这种现象,其他小组指出:a.可能是由于装有枝叶的广口瓶瓶口密封不好,使产生的氧气跑掉了。b.是不是检验前将枝叶取出时,使大量空气进入了广口瓶?c.是不是实验设计原理上的问题,等等。实验小组一一回答了同学们的 疑问。之后,教师肯定了本实验设计原理的正确性、科学性,并利用这个机会,向同学们指出实验设计科学性与可行性之间的关系:一个实验是否能成功,应当首先具备科学性,但如果实验没有同时具备可行性,那也不会达到预期的结果,得不出相应的结论。提示:为什么这个实验不可行,可能与下节课将要学到的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关,提请同学课下查阅资料解决。

对小组实验(2)“小白鼠的死亡”原因,有些小组提出质疑:“死亡与否”一定是氧气造成的吗?

实际上,只有实验(3)真正确认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是“氧气”!

教师启发:科学实验不能靠主观臆测,关键是要拿出事实证据。再次强调科学事实的重要性。

请同学们联系上节课所探究的知识,总结出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有哪些。最后,教师指出淀粉等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并明确这两类物质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

四、迁移深化

通过视频展示原始地球景观。教师说明原始大气中并没有游离的氧存在,氧气是后来才产生的。

思考:氧气的出现是哪类生物的功劳?与什么过程有关?搜集资料找到证据。

五、开拓创新

联系实际,拓宽学生的思维比如:如何有效提高居室中的氧含气量?家里的养鱼缸怎样较长期的保持水质的新鲜?许多热带鱼缸中都备有电灯,从生物学方面讲有什么科学道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生物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