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物理复习高三物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

[10-15 23:24:3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三物理教案   阅读:9715

2、天气系统

我国的南北幅度甚大,南海诸岛接近赤道,最北的漠河县接近北纬54º。它受到低纬度的东风带和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的影响。我国北纬25º以北地区,天气系统都是从西边移动过来的。而在低纬度地区则受到东面移过来的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西面是大陆,从西边移过来的系统在进入我国时,离开海洋甚远,一般不能引起丰沛的降水,造成我国西部地区大片干旱气候区。

一年之中,行星风带有季节性的位移,在北半球冬季行星风带位置最偏南,夏季位置最北。在东西风基本气流交界的地方,即在北纬20-35º范围内。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大。在这个地区冬季受西风支配。在夏季东风气流可以伸展到该地。在这个纬度带内,天气现象的季节变化非常明显,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以及亚洲南部季风气候之所以特别明显,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该地区冬、夏行星风带的变化最明显。

由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性,气流的分布并非如上述那么简单。气压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气流场。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它与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夏季风一般5月初盛行于华南,6月中夏季风推移到江淮流域,7月中下旬夏季风再次北跃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北界可达东北北部、内蒙古长城沿线,它与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带来充沛的降水。一般在9月份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很快向南推移。东南季风活动从华南推进到东北,约需4个月的时间,而向南撤退一般仅1个月左右。西南季风的来临呈爆发式,从南到北只需1个月,而退却往往要几个月时间。

三、我国气温特点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决定了我国东半部属于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型,西北部深人大陆腹地,属于干旱气候,西南部为高度超过3000m的青藏高原,具有高原气候的特点。

我国从赤道带,经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中温带,直到寒温带,具有纬度地带性差别,特别是东部表现更为明显,温度基本上自南向北降低。季风的更替使这种温度变化表现更为复杂。

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东部平原地区的气温,主要由太阳辐射所决定。

(一)我国气温分布总的特点是:

1、北冷南热,冬冷夏热,南北温差大,而且温度差异冬季远大于夏季

2、平原暖、高原冷

3、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4、平原和高原上等温线稀疏,高原边缘和大山脉附近等温线密集

(二)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征:

1、纬度的影响显著

(1)等温线排列基本与纬线平行,分布密集、南热北冷,温差大。

(2)最热的地方是海南岛南部、台湾南部、西沙、南沙群岛,最冷的地方是东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寒极漠河,(又称中国的寒极)与纬度最高的地方基本一致。

2、地形的影响很大

(1)在东部因山脉、平原、河谷、海峡的影响,使东西向的等温线发生波状弯曲。

(2)在西部因大盆地与大高原的影响,使等温线多呈闭合曲线或半封闭的马蹄形。

3、冬季风影响突出

全国普遍低温,大部分地区0℃以下,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低,距平为负,一般差5~20℃

(三)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1、海陆影响显著

(1)东部等温线排列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分布稀疏,南北温差小。

(2)全国普遍高温,20℃等温线包围着我国大部分,为高温区与温暖区。

2、地形的影响很大

(1)大盆地等温线多呈闭合曲线,为正变;吐鲁番盆地是全国高温之中心,有“火洲”之称。

(2)青藏高原、天山、阿尔泰山、大、小兴安岭是全国气温偏低凉爽的地区。

全国最热的地方不在纬度最低的南方,而是在大陆上地势最低洼的地方一吐鲁番。

3、夏季风影响突出

我国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地区要偏高,距平为正,一般差1~4℃

四、气温的变化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我国地处中低纬度,温带、亚热带的范围相当广。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仅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兴安岭、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四季分明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

气温的这些变化特点对于农业和工程建设影响很大。它使得喜暖的一年生作物可以向北分布,而又限制了热带、亚热带等的多年生作物向北移植,农业地带性差别因而特别复杂。冬天的一些不利的工程灾害,如冰冻、积雪,甚至雨凇等对道路、房屋和架空线路的影响,以及道路冰雪防滑、春季翻浆等,可以向南扩展。而夏季的一些对工程不利的问题,如房屋通风、道路雨季塌方和被冲毁等,甚而黑色(沥青和渣油)路面的泛油等,也都可以一直影响到北方。

五、我国降水特点

(一)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年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匀:

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而且愈向内陆减少愈为迅速。

2、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尤以面迎东南、西南季风者为甚,面迎西风带降雨少一些。

我国水汽的源地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它们随着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西风以及寒潮进入我国,因其性质和源地距我国远近不同,所以影响也不一样。其中以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最大。我国东部山地面迎东南季风,故山地东坡降雨比西坡多,如台湾山地和五指山东坡年降水2000毫米,而西坡只有1000毫米。西南地区的横断山脉面迎西南季风,则山地西坡降雨多于东坡。如高黎贡山西坡年降雨2000多毫米,而东坡还不到1000毫米,西北地区新疆的天山、阿尔泰山面迎西风环流,故山地西部降雨多于东部。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

降水最多地方 时间 年平均降水量 最多的一年

火烧寮 1906-1944(38) 6557.8毫米 8409毫米

巴昔卡 1931-1960(29) 4095毫米

降水最少的地方 托克逊 吐鲁番 且末 若羌 冷湖

年降雨量(毫米) 6.3 16 18.3 15.6 15.4

4、地区干湿状况

干燥度(K):表示某个地区的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它是根据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求得的。

干湿状况 干燥度 相当的年等雨量线

湿润区 K<1.0 K=l.0≈ 800毫米水田稻米产区

半湿润 K=1.0~1.49 K=1.5≈400毫米旱地耕作区

半干旱 K=1.5—4.0 K=4.0≈200毫米畜牧业基地

干旱 K>4.0 200毫米以下干旱荒漠区

5、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各季降水多少不一

(1)夏季雨最多,冬季雨最少,春季和秋季干湿过渡时期而稍多。

(2)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秦岭一淮河以北降水集中于夏季的程度更大。

(3)伊犁、塔城、阿尔泰地区,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四季分配比较均匀。

(4)台湾东北部冬雨最多,夏雨最少,春、秋两季相仿。

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一般说来,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新疆西部,春雨多于秋雨,其他地区则是秋雨多于春雨。全国各地的干湿季节变化可以归纳为如下七种类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物理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