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三学习辅导高三物理复习高三物理教案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

高三地理教案:中国地理自然结构专项

[10-15 23:24:3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三物理教案   阅读:9715

在耕地结构中,水田占23.7%,水浇地占17.2%,雨养旱地约占59%。我国灌溉地占总耕地面积的40.9%。

2、耕地质量。

耕地质量 占总耕地面积%

一等耕地 41.33

二等耕地 34.55

三等耕地 20.47

不宜农业耕种 3.65

耕地类型所占比例 主要的分布地区

一等耕地>75%

二、三等耕地<60% 东北区、四川盆地一长江中

下游区、西北干旱区

一等耕地<25%

二、三等耕地>75% 青藏高原区、内蒙古半

干旱区、云贵高原区

一、二等耕地>75% 东北区、四川盆地一长江中

下游区、西北区、华北一辽

南区和华南区

一、二等耕地<50%

不宜农耕地 黄土高原区与青藏高原区

各占56.84%和58.27%

综合评定各区耕地质量依次是:

东北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区、西北干旱区、华北一辽南区、华南区、云贵高原区、内蒙古半干旱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

3、耕地限制类型。

主要限制因素 占总耕地面积% 主要分布地区

侵蚀为主 8.6 黄土高原(陕晋甘)

坡度限制

(潜在侵蚀威胁) 11.38 南方各省的山区

洪涝限制 9.19 黄淮海平原、长江中

下游平原与松辽平原

盐碱限制 6.62 黄淮海平原及干旱、

半干旱地区

土质过粘、过砂 10.07

其它 薄土层3.46

裸岩出露0.36

水分、温度等

此外,还有水分、温度限制,即干旱与低温占主导作用而影响农业利用的耕地,实际上我国受干旱威胁的耕地面积相当大。除北方的雨养旱地外,还有部分水田、水浇地也由于欠缺水源或供水不足而受干旱威胁。

(二)后备耕地资源

后备耕地资源:也称为宜农荒地资源,主要指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的天然草地、疏林草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未利用的土地。

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总的特点是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1、后备耕地资源的数量与分布。

数量 3500万hm2

主要分布地区 北纬35°以北,以东北地区、内蒙古、西北为集

中,以西北干旱地区为最多,南方红壤丘陵山区、

黄土高原与黄淮海平原较少、青藏高原

自然条件 大部分分布在北纬40°~50°的温带干旱、半干旱

地区,水热条件相对不很丰富,多为天然草地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少数民族聚居、开发历史

短、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的边远地区,尤其多分

布在牧区或牧业比重大的地区

开发利用前景 水是荒地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

约了开发利用的方向。

2、后备耕地资源的质量

由于后备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热量不十分丰富而降水又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大部分土地质量较差。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质量状况 占百分比 利用状况

一等地 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与内蒙古东部兴安岭东西两侧 农业利用无限制或轻微限制,不需采取改良措施或略需改良措施即可开垦,垦后可建成稳产高产基本农田 8.9%

(331万hm2) 数量不多

二等地 分布较为广泛(温带湿润、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轻度沼泽化、轻度盐碱化、轻度侵蚀以及需要引水灌溉的土地,内蒙古中部、黑龙江省为最多) 农业利用受到一定限制,需采取一定改良或保护措施才能开垦和建设成稳产高产农田 22.5%

(800万hm2) 需要引水灌溉

三等地 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南方红壤丘陵等地区, 农业利用受很大限制,改良困难,需采取较复杂的工程改良和保护措施才能开垦和建设成基本农田,或肥力很低的土地 68.6%

(2410万hm2) 引水灌溉难度较大

(三)林地资源

森林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人类的祖先最初是靠从森林中摘取野果或围猎动物为生的。离开了森林就谈不上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有人称这阶段为森林养育人类阶段。现代人类生活与繁衍对森林的依赖性虽已大减,但是保存一定的森林覆盖,仍然是必须的。因为森林可以:①防风护田。据实践,有1~5行防护林带的农田比无林保护的农田每公顷增产44~106公斤粮食;②蓄水滤沙。3300多公顷森林可含蓄的水量相当于一座容量100万立方米的水库;③防止沙化;④保护环境(净化大气、抗毒吸毒、吸滞粉尘、减弱噪音、杀菌、改善气温、美化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所以森林资源不仅是木材及林产品的资源,而且也是环境资源。

1、几个概念

(1)林地:指郁闭度为0.3及以上的乔木林,包括有林地、疏林地、新造林地(或称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苗圃用地。

(2)森林覆盖率: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有林地面积与其土地面积之比称为森林覆盖率。

2、我国林地资源的特点

相对数量不大,覆盖率低为12.49%,分布不均,后备资源丰富,潜力大。我国原是多森林国家,在远古时,我国辽阔的大地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森林。经过千百年的天灾人祸,森林遭到无情的破坏。从一个多林国,变为少林国。据考证:黄土高原曾经历秦汉历代的扩耕,森林覆盖率从西周时期的53%。下降到3%。现在我国森林总面积约为1.2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4.4%,森林覆盖率为13.92%(1993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22%。森林总蓄积量86.6亿立方米,占世界森林蓄积的2.8%。

3、有林地资源的数量。

我国是个少林国家,有林地的90%以上分布在东半部,东北、西南、东南、华南地区的丘陵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内蒙古与西藏的中、西部地区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华北地区,以及黄河、长江下游地区森林资源稀少。

据清查资料,森林覆盖率大于30%的有:福建、浙江、黑龙江、江西、湖南、吉林等省;森林覆盖率20%~3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省区;森林覆盖率10%~2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省区;森林覆盖率5%~10%的有:河北、北京、山东、山西、西藏等省市区;森林覆盖率小于5%的有:甘肃、江苏、天津、宁夏、上海、新疆、青海等省市区。此外,台、琼、渝有一定的森林面积。

4、有林地的质量。

类型 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百分比 主要分布地区 利用状况

一等林地 65% 东北、内蒙古东部、西南与南方的山丘地区 最适于林业生产、无明显限制因素、质量好

二等林地 27% 西南、西藏的高山陡坡地区 一般适于林业生产,受地形、土壤、水分、盐分等因素的一定限制、质量中等

三等林地 8% 北方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地区和南方岩溶地区 林木生长有一定困难、受较大因素限制、质量差

从上述林地等级看,我国现有林地的质量较好,与我国东半部水热条件丰富、多山宜林的基本情况相吻合。但我国林地的现实生产能力低,单位面积有林地的蓄积量少,林分的生长率也较低。全国林分综合生长率为2.88%,林分每公顷年生长量为2.40m3,这与世界上一些林业发达国家的平均生长率大多在3.0%以上,每公顷年生长量3m3甚至6m3相比,差距较大,与我国现有林地的生产潜力相比相差较大。这与我国许多林区过伐、存在大量残次林有关。我国现有林地的生产潜力很大。

5、后备林地资源。

后备林地即宜林地,包括现有的疏林地、灌木林地和宜林的草地与应退耕还林的耕地。这类土地约有1.425亿hm2,这些后备资源90%以上集中分布在东半部,其中南方地区包括西南、华南和江南的丘陵山区约占58%;东北与内蒙古东部约占28%;黄土高原约占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三物理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