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栽蒜苗》听课后反思
[10-15 23:17:3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9211次教学片断: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前一阶段我们对蒜苗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你们的数据并进行整理。
二、探索新知
1、讨论数据收集的方法。
在你观察蒜苗的这些天里,你有哪些体会或者发现吗?
2、讨论数据描述的方法。
(1)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各自蒜苗第十五天的生长高度,并把每个小组成员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记录在统计表内。
(每个小组一张学习卡,其中包括统计表和统计图)
小组汇报填表情况,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
(2)通过寻找所有小组成员中谁栽的蒜苗第十五天最高,谁其次,有什么办法能更直观、一眼就能看出来呢?引出统计图,体现统计图的必要性。
提出要求:你们小组打算怎么来绘制这幅统计图,绘制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你又是怎么解决的,把遇到的困难记录到课堂练习本上。
小组合作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3)讨论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法
学生会遇到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问题,每个小组通过组内讨论,确定自己小组的方法,把统计图完成,师巡视进行适当的辅导。
(4)实物投影仪展示其中两或三个一格表示不同厘米数的小组的统计图
展示时,让展示的学生说说一格表示这个厘米数有什么原因,有什么好处。引导全班进行讨论、交流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确定一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有什么诀窍吗?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3、进一步了解统计图
每个小组看着自己小组的统计图,说说自己小组哪个同学的蒜苗在第十五天时长得最高,谁第二,其次呢?你发现了统计图的什么优点了吗?
突出统计图的直观、简便,凸现绘制统计图的必要性。
4、生活中的统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知道那些有用到它们的吗?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回答)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1页“试一试”及P92页“练一练”
1、试一试
这两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巩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
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
2、练一练
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画条形统计图的,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
听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栽蒜苗”这一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统计观念。
1、课前让学生亲自动手栽蒜苗,并记录每天蒜苗的生长情况,使学生体会
到了统计的必要性。
2、课堂上以统计第15天蒜苗的生长高度为例,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了解了统计的一般方法。例如“怎样才能一眼看出谁栽的蒜苗长得高,谁栽的蒜苗长得矮呢?”使学生意识到用图来统计的必要。接着学生带着“怎样制作?有何困难?怎样解决?”的问题,再次进行合作交流制作条形统计图。这一活动先让学生尝试,有意制造矛盾冲突,营造了一个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氛围。其中如何确定每一格表示多少数量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构建过程,学生沿着“以一当一”的方法制图,出现格子不够的矛盾,让学生探索“以一当几”的制统计图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既有互动交流,也有问题的生成,如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一学生说“可按数的大小来排列”,老师就此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图的优点所在。这一环节比较成功。
3、但是,对于课的生成还有些欠缺,例如在解决“每一格表示多少”的问题时,有一学生说“要根据数量的大小来决定一格表示几”时,老师错过了一次问题生成的好机会。如果老师能就此更深层次的提出问题,举出一些更大的数据,让学生思考,就会更好地解决活动中出现的每个小组都是每格表示5厘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就能明白制作统计图时要根据数量的大小和格子的多少,灵活地决定一格表示几。教学难点就会因此迎刃而解。另外,要加强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从统计图中获取的信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这一环节对今后的学习也很重要。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