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案例及反思

[10-15 23:09: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9487

【教学依据】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含蓄的中国人都喜欢以诗作为表达自我感情的媒介,诗歌中凝练的语言,往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情愫。
  什么是诗?我想起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景:一位美国教师给高中学生出了一道试题,问“诗是什么”。题目也许算不上新鲜,但答题的要求却极为有趣──这就是,必须先把一张白纸剪裁或折叠成某一特定样式后再发表看法。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将纸剪成两个“心”形,并解释说,诗必须由作者的心通往读者的心;有的将纸叠成螺旋形,并解释说,诗是心情的螺旋形的上升;有的索性将白纸剪碎,然后说,诗是从破碎的心中流出来的;更有的将白纸原封不动地送回,说,什么是诗,只能由写在上面的东西自己来解释。
  的确,诗歌是最精粹的文学样式,它表达的往往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诗歌本身蕴涵内容的丰富性及含蓄性,使得解读诗歌也成为极具个性的一种精神活动,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的理解可能会大异其趣。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课《诗两首》,其中余光中的《乡愁》一诗,看起来是一首很简单的现代诗歌,但是短短的十几行字中蕴涵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要真正理解并非易事。要教初中生欣赏现代诗,尤其是欣赏《乡愁》这类抒情性很强的诗歌,最大的困难就是让从未尝过背井离乡之苦的学生进入到诗人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仔细看余光中的《乡愁》,从头至尾无一华丽的诗句,但诗行之间却充溢着浓浓的愁绪。而这种浓浓的愁绪,是我首先引导学生领会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想起了学习语文最古老却又最有效的方法──诵读。诵读,苏东坡曾有“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诗句;朱熹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也让我们受益匪浅;而现代教育大家叶圣陶则指出: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新课标更是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师生通过不断地浅吟低唱,反复地朗诵,配上与之协调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浓烈的“乡愁”意境。
  另外,新课标还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xiaozhibei.com ]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九年级也当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xiaozhibei.com ]的鉴赏诗歌能力为目标。在《乡愁》的阅读教学中授之以法: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美读想像,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这一学习方法比较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席慕容的《乡愁》,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继而读写创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体味诗歌的绘画美、音乐美、结构美等特点,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来抒情的手法。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通过美读想像,感受诗歌的图画美;通过品读回味,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开展综合性学习。自由选读“爱国思乡”主题的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体味诗人所表达的乡愁,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
  1、坚持以读为本。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引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形象来把握诗歌丰富的内涵,分析诗句的表现力,从而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2、关注学生体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对话的冲动!教师应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多关注学生“你是怎么理解的”“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这样才能和学生形成一种真正的对话。
  3、组织比较阅读。可将余光中的《乡愁》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席慕容的《乡愁》进行比较阅读,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搜集以“思乡恋土”为主题的一系列诗歌,开展综合性学习。
  4、倡导合作学习。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母亲真挚的情感,且都借助了一些典型而又具体的形象来表情达意。因此,只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一首,授之以渔,另一首则可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
〖教学构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少年不识愁滋味”:
    激情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方法可以多样化。可由关于“乡愁”的诗词曲导入,也可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导入,还可由类似于《乡愁四韵》的歌曲或乐曲导入。无论哪一种导入形式,其目的都在于营造氛围,激发“不识愁滋味”的学生的情感体验。
  2、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歌的阅读离不开一个“读”字。首先让学生自己交流读诗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倾听中去体味诗人的情感,去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从而感悟诗歌的意蕴美。而要想真正把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出来,仅停留于此还不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不妨抓住契机进行引读,配以音乐伴奏,烘托营造气氛。这样师生同读同议,让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到浓浓的乡愁之中。
  3、美读想像,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少年亦识愁滋味”:
    联想与想像,是诗歌阅读的一对翅膀。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运用自己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创造意境,表达感情。因此阅读和鉴赏时,要充分展开想像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感情。
  4、品读回味,赏析诗歌的语言美──“却道天凉好个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具有极强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多样性,往往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诗歌语言的表现力的分析,有助于深入领会诗歌用语言刻画的“意境”,在诗歌鉴赏时,应要求

[1] [2] [3] [4] [5] 下一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案例及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xiaozhibei.com!http://www.xiaozhibei.com

<

学生抓住诗中运用非常精妙的语言深入挖掘,悟出“诗外之意,弦外之音”。
  5、自由选读,拓展比较读写创新──“我寄愁心与明月”:
    在阅读和鉴赏中,有意识地将《我爱这土地》等与之有关的诗歌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加深对诗歌内涵及艺术美的理解。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学习,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来自读“思乡恋土”主题的诗歌。特别是学生自主地进行仿写或创作,应给予极大的鼓励和呵护。
【课堂实录】
一、师生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少年不识愁滋味”
  师:同学们,从小到大,你们离开过爸爸妈妈吗?当离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
  引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起学生的心湖涟漪!
  生1:(点头)离开过,去年暑假我们军训一周,那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长时间。第一天还觉得挺新鲜;可第二天就想家了!
  师: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2:酸酸的,涩涩的。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