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案例及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案例及反思

[10-15 23:09: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阅读:9487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辞强说愁!
  (生3描述,略)(背景音乐《江河水》起)
  师:(深情地说)是啊,还记得当年我在异地求学,我和大家一样,每当夜深人静时,就特别想家。现在想起,那时只不过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因为我们想家时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特别是台湾同胞,因海峡的阻隔,长期不能见到亲人们,那才是真正的愁、真正的痛啊!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勾起游子对故乡的眷恋。那么大家读过哪些描写乡愁的诗、词、曲呢?
  师生同讲,营造一种乡愁氛围,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4: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联系学生的阅读积累,从古诗词中初步感受离愁别绪。
  生5:李煜的词《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生纷纷举出描写乡愁的诗句,略)
  师:其实,不必把栏杆拍遍,在唐诗的高峰中苦苦寻觅;也不必细说从头,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单是我们书上的两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思乡恋土所带来的惆怅与美丽。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一起来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二、朗读吟诵,感悟诗歌的意蕴美──“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饱含深情且富有诗意的语言,自然导入新诗的学习。
  (生1介绍余光中,略)
  师:善于查阅资料,好!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就能更深入地体味诗人的情感。下面请自由朗读,认真体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绪?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朗读?
  倡导学生课外自主搜集资料,课堂上实现资源共享!
  (生2自由朗读)
  生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愁。既是“愁”,我觉得就应该用深沉、哀婉的语调来朗读。
  师:说得很好!那你能否为大家试读一遍?(生笑)大家听时注意这位同学读的与自己有哪些不同?
  (生3试读)
  生4:她的语速还可以,较舒缓,但我觉得同时还要根据情感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这样才能更充分地表达出诗人忧郁而深沉的感情。

  (生4范读,生鼓掌)
  师:原来“入情才能入境”!好诗不厌百回读。下面请大家再读,并用铅笔在书上用斜线标出节奏、用黑点注明重音。
  不失时机地进行方法指导。
  (生自由读书)
  以读为本,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师:哪位同学来挑战?读时我们不妨把自己想像成诗人,这样就能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去。
  以读代讲,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代替教师的架空分析。眼中有学生,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生5沉醉地读,其他同学屏气凝神地听。生长时间地鼓掌)
  师:一遍比一遍读得好!哪些语句引起了你的共鸣?哪些地方读得好?
  生6:我认为他第三节读得最好。“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重读“矮矮”,读出了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两首》教学案例及反思》这一教学反思,来自www.xiaozhibei.com!http://www.xiaozhibei.com

<

/在外头”,语调上扬,“母亲/在里头”语气转为激烈,“在里头”还拖着轻微颤音,表达出的是一种撕心裂肺的悲痛之情。
  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生7评价,并朗读。略。生鼓掌,跃跃欲试)
  生8:我觉得第四节是全诗的高潮,是由前三小节的思亲之情上升到最后一节的浓浓的爱国之情。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大陆”要重读。刚才“在那头”他读的是升调。我认为这三个字应拖长些,读降调。这样才能表达诗人回不到祖国的惆怅、失落。
  书声朗朗、意趣融融!在读中悟,在悟后读,不断品味,为后面的“识愁之味”作好铺垫。
  师:大家同意吗?
  生5:我觉得还是应该读成升调。
  师:你着重想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生5:期盼、渴望回到大陆、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情感。
  师:这就是诗歌的意蕴美!我觉得读升调降调都可以,关键是你想着重表现哪种情感。看来这首诗还不同于以往的“乡愁”诗,“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诗人余光中所抒发的悲愁不仅是个人的,还是民族的、国家的、是亿万人民的!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禁不住想读了。如果请你为这首诗配上背景音乐,你会选怎样的乐曲呢?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诗歌解读本来就是一个极具个性化的活动;鼓励多元化的理解,在朗读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和新的理解。
  生9:悠扬又略带凄婉的二胡《二泉映月》,很适合这首诗。
  生10:我听过《乡愁四韵》,它不仅是根据余光中的诗谱的曲,而且在音韵上和《乡愁》一样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生纷纷列举曲目,略)
  师:看来班上具有音乐细胞的同学还有不少!大家课后不妨配上你喜欢的乐曲去朗读。下面我就选用《乡愁四韵》的乐曲。听读时大家不妨闭上眼睛,你的眼前浮现出了哪些画面?
  (师配乐朗读,生闭眼想像)
  在配乐朗读中,学生很自然地融到浓浓的乡愁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三、美读想像,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少年亦识愁滋味”
  师:乡愁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诗中是怎样体现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的?
  诗人将乡愁这一抽象情绪化为了具体事物;诗歌解读也化概念为形象。
  生1: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具体事物来表现,将抽象的情绪形象化了。
  师:这四种形象都寄托了诗人浓得化不开的乡愁,每一节也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请发挥想像绘制出你所看到的场景、画面。
  生2: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他给母亲写了些什么呢?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他粘贴的哪里仅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生沉寂片刻后鼓掌)
  激发想像,创造性地再现诗歌的画面。
  师:李白是“我寄愁心与明月”,诗人只能“惟寄愁心于邮票”。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似梦的乡愁啊!
  (生3描述第二节的画面略)
  师: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生4:秋风吹落枯黄的梧桐,坟墓上的杂草在风中摇曳。鬓星点点的老人在冷风苦雨中直挺挺地跪在坟前!望着那轮中秋圆月,诗人热泪汪然。当历尽千辛万苦回到家乡,却再也听不见母亲急切的唤儿声,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意恐迟迟归”,谁想到这一迟就是几十年!这一迟竟是生死两茫茫,天人永相隔!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