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科学知己知彼,用好教材

知己知彼,用好教材

[10-15 23:1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科学   阅读:9652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科学课的功能,切实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案。同时要注意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把科学课本编者的意图、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的教路有机地统一起来。
  
  一、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
  
  科学课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编排的体系作了周密安排。科学课教师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是把握教学要求,准确掌握教学目标的基础,是教好科学课的前提。
  1.学习标准,明确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认真地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以此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小学科学教育,不仅在教学内容上以自然现象、事物为研究对象并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等等,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索的方法与过程,扩大了课程资源的选择范围,跳出了以往大纲的课程资源设定的框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2.吃透教材,创设情境。
  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就必须进一步吃透教材。吃透教材,就是要反复钻研,理清思路,找准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落实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亲近科学,感受科学,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科学体验。
  
  二、了解学生的心
  
  科学课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内部需要。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使我们的科学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呢?
  1.注重联系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认知规律。
  小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也不相同,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也要与之相适应。例如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认知具有形象性,容易受情境暗示,他们的情绪容易受具体事物的感染。学生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的过程,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模仿练习,而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因而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多样化活动,采用科学游戏、科学小制作、情境模拟、图片、儿歌等形式,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直观形象,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愿学、乐学,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获取知识。
  2.注重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科学课程不可能做到事事由学生亲身经历和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在从已知到未知,从熟悉的认识过程中建立起认知桥梁。例如,在教学《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时,我用纸团不湿的实验引入教学,我先把纸揉成团,放到玻璃杯里,紧压在底部,先请学生猜一猜,把杯子倒扣直立着压到水的底部,纸团会怎样呢?有的学生说纸团没有湿,有的学生说纸团湿了。学生经过讨论后很快就说出是由于空气占据了烧杯的空间,所以纸团没有湿。于是我就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小组合作设计两个以上的实验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使学生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3.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会因各自生活经验的差异,现有知识程度不同,在学习中会表现出个别差异,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辰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教师应适时引导,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
  
  三、融合教师的心
  
  “教师的心”是联系编者的心、学生的心以及家长的心的粘合剂。科学课的教师要从宏观上了解科学课的教学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充分理解在课程改革中科学课这一名称改变的背后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1.改变教学观念,定位角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开发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点十分强烈。”新课程标准强调不仅仅了解科学知识,而且着重于每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科学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做科学”、“懂科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读科学”、“听科学”、“记科学”、“看科学”。这就要求科学课的教师在课堂中充当的应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需要与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老师对未知领域不必惶惶不安,而是自身不断地“充电”,引导被好奇心所激发的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然后与他们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
  2.改变教学方法,积极引导探究。
  科学新教材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形式,许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现,新颖独特,每一节课都充满新意,教师要有创意地进行教学,这就对教师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挑战。要上好这样的课,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还应按照《科学》课程的要求,作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引导者,教师启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重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调动家长的心
  
  作为科学课程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会产生无比的激情,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其中家庭是科学教育中一片重要的新天地,教师要调动家长的心,让家长和教师一起来关注孩子的科学行动。让家长了解科学教育的目的和重要作用。科学课老师可以在学校教导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发简报,开家长会,组织专家课座谈等形式,让家长了解科学课程的内容、方法,理解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有关家庭科技活动,搞小发明、小创造等。这样,科学活动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既能顺利开展,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科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