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科学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电和磁”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单元“电和磁”教学设计

[10-15 23:20:1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科学   阅读:9996
  5、探究电能否产生磁(重点)
  (1)提出探究电能否产生磁。刚才我们没有找到磁能产生电的证据,现在我们再来找一找电能否产生磁的证据。
  (2)讨论探究方法。这个实验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讨论。
  实验方法: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指的方向一致。接通电流时指南针有什么变化?断开电流后指南针有什么变化?反复做几次,结果怎样?
  (3)学生实验。(做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
  (4)交流实验发现,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当学生说我们发现指南针偏转了的时候,教师追问:“是怎样偏转的?”引导学生发现接通电流,指南针偏转;断开电流,指南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的实验现象。教师再追问:那这说明了什么?当学生说“电能产生磁”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你现在这样说,理由充足吗?假如有人提出质疑?你怎么解释?”发现了指南针的偏转,但造成指南针偏转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手有没有碰到指南针?有没有可能是导线自身就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导线是不是铁丝做的?一一进行排查。
  (5)得出指南针发生偏转的原因是导线通了电的缘故。
  (6)引导学生得出电和磁之间有联系。
  【本环节设计意图:探究电能否产生磁。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试着去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所在。】
  6、探究有什么方法能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重点)
  (1)提出如何使指南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刚才我们有的小组看到了指南针发生了偏转,有的小组说看到一点点,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是这一实验现象更明显一点吗?引导学生从电流角度思考引出“短路”。
  (2)提示: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3)用短路的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
  (4)引导学生交流实验的发现。
  (5)引导学生从导线的角度思考引出“线圈”。
  (6)学生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
  (7)讨论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线圈怎样放置,指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短路和用通电线圈的方法都能使指南针发生比较明显的偏转,进一步证明电能否产生磁。】
  7、简介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
  (1)我们今天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能产生磁,电和磁之间是有联系的,你们知道电磁现象最早是哪位科学家发现的吗?
  (2)老师介绍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
  (3)引导学生感受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奥斯特,感受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落实情感目标。】
  8、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
  (1)老师出示废电池,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废电池”?学生可能会说废电池就是用它去点亮小灯泡,结果小灯泡不能发光。老师追问:小灯泡不能发光,电池里就一点电都没有了吗?
  (2)讨论检测废电池的方法。用什么方法来检测?用线圈和指南针来检测。怎么检测?可以用我们刚才做过的实验来检测,如果指南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池里还有电,如果指南针不能偏转了,说明电池里没有电了。这个实验会做吗?会!那就来检测我发给大家的这节“废电池”吧!
  (3)学生做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的实验。
  (4)交流检测结果
  【本环节设计意图:从能量单元角度出发,不仅是对本课知识的运用,也是为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中检测小电动机是否已经发出了电做准备。】

  www.xiaozhibei.com


  9、小结谈收获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电和磁”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2)学生谈自己的收获,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本环节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对自我学习情况(包括科学概念、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一个自我评价,提出自己继续探究的新问题。】
  三、试教体会
  1、要从“思维”角度去组织教学
  A、关于为什么要增加探究磁能否产生电的理由说明。“电和磁”这一课是重演科学史上著名的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因为在奥斯特发现电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之前,电就是电,磁就是磁,互不相关。所以我认为要探究电和磁,就是要探究它们之间存在着怎么的关系。如果磁能产生电或电能产生磁,都可以说明电和磁之间有联系,假如磁不能产生电,电也不能产生磁,那它们之间就不存在联系。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时,先让学生探究在电路中用磁铁替换电池,小灯泡还能亮起来了吗?学生当然不可能发现这样做,小灯泡也会发光。但没有关系,我们没有发现磁能产生电,但能不能发现电能产生磁的证据呢?接着继续探究。也许你会认为我多此一举,但我认为从思维逻辑性角度,这样做还是有必要的。
  B、关于对指南针偏转的原因分析。指南针偏转的原因很多,我们用手一碰,指南针就会转来转去。如果用没有外壳的指南针,只要一吹,指针就会偏转。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首先选择了有外壳的指南针,排除吹气的方式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干扰;然后,规定手不能碰到指南针。剩下来分析就好办多了。学生说磁铁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追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复习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当学生说铁钉也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追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复习“磁性”的概念,更是为通电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解释做准备。因为导线是铜的,不是铁的,为什么指南针会偏转呢?引发学生的思考。
  C、关于怎样使指南针偏转的现象更明显的思路。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要适时给以引导。当提出有什么办法能使实验现象(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时,学生可能一时无从回答。这时老师稍加点拨就可以让学生找到新的思维路子,从电流角度去想一想,从导线角度去想一想,学生的思路就打开了。
  2、要从“能量”角度去组织教学
  “电和磁”是“能量”单元的第一课,站在“能量”角度看,本单元从“电和磁”开始引入,电能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一直到第6课“电能和能量”才正式提出“能量”一词,到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研究哪些能量可以转换成电能,到第8课“能量与太阳”一课对能量进行拓展,煤、石油、天然气中蕴藏的能量和太阳能的关系。电磁现象在本单元中是作为一个重点进行研究的,它的研究是要有一定的深度。所以我们要关注电磁现象的每一个细节,如偏转,偏转的角度,怎样偏转?通电时怎样?断电后怎样?因为断电后指南针要转回原来的位置,也会动。有的学生就会认为通电、断电都会偏转,那就说明与电无关了。所以要学生通过讨论明白,断电后的转动是指南针要回到原来的位置,不是发生新的或再一次的偏转。
  3、要从“单元”角度去组织教学
  “电和磁”这一课的最后一个活动是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池,这一活动如果仅从“电和磁”这一课来说,我个人认为可要可不要。因为前面学生已经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能产生磁,电和磁已经从互不相关到互相联系了,我们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但从单元角度,本单元在第7课“电能从哪里来”中转动小电动机,小灯泡没有亮就是没有发出电来吗?如何检测是不是产生了电流?就要用到线圈和指南针的检测方法,所以在这一课安排检测“废电池”活动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因为它一来可以对这一课的学习知识得以运用,二来可以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四、个人简介
  胡志林,男,本科学历,1988年参加工作,现任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办公室副主任,科学高级教师。对小学科学教育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成果,几年来连续编著了《探索与思考》、《走进科学课》、《2007<科学>修订解读和案例》等8本科学教师备课培训用书。近三年来,被中央教科所小学科学研究中心和教育科学出版社聘为科学课程培训专家,到过山西、山东、湖北、江西、广西、福建、陕西、浙江杭州等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作过近30场科学教材分析和解读讲座,参加过《科学教师教学用书》的修订工作,还担任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网”的栏目主编和论坛版主。2005年10月被评为小学科学教育全国先进个人。

 

上一页  [1] [2]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科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