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随笔和谐:一曲激起千般情

和谐:一曲激起千般情

[10-15 23:21:33]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语文教学随笔   阅读:9334

  叮零零,上课的铃声响了。
  我像往常一样走向教室,刚迈进门槛就发现李静波高高地举着手。我连忙问:“有什么事吗?”
  “徐老师,今天是不是上《月光曲》?”
  “是呀。你对学这篇课文有什么建议吗?”
  “有!”李静波自信地说。
  “徐老师,我认为我们上课可以改变一下方法,不要总是从头到尾读读、画画、想想、说说,让人学腻了。”
  哇,敢跟老师抬杠!这小子又有什么新花招?这时,我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的兴趣也与之一道消失。我可不能浇灭这求知之火啊。可不是吗?和谐课堂的基础就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是课堂的主体,也都是客体,师生间应该始终处于共生共存、相互激活的境地。想到这儿,我连忙接着问:“那你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我认为学这篇课文可以让我们听一听音乐——《月光曲》,因为我想这一定是首非常好的乐曲。”
  听着李静波的话,我暗自窃喜,这正是我所预设的,因为课文描述的是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先生谱写《月光曲》的传说,内容十分感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特别是联想部分的理解是个难点。我早就想好在课上借助《月光曲》的美妙音乐,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反复诵读,感悟贝多芬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李静波的提议正中下怀。可是,没等李静波说完,陈思静就大声叫起来:“不行,那不成音乐课了吗?”这时其他同学也激动起来了,有的支持,有的反对。平静的教室一下乱了起来。
  课堂是动态的。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紧紧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根据教学的变化而变化。预设与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来,这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因此,教师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一出乎意料之外的资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于是,我连忙发表自己的意见:“同学们,老师认为我们不必在是否听音乐上争论不休,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各抒己见,但是有一个前提,不可以偏离课文,不可以丢失语文的本性。同学们先读读课文,然后再来决定是否要听《月光曲》,并说说你的理由,好吗?5分钟后我们再来讨论。”
  也许是学生接受了我的建议,争论停止了,他们开始翻开课文读了起来。
  看着孩子们的认真劲儿,我有点儿陶醉了。5分钟后,又一次讨论开始了,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该听,因为这篇课文写的就是谱写《月光曲》的传说故事。”
  “课文中有一段写皮鞋匠听着音乐产生联想的描写,我也想听一听,想一想,是否也能望见那优美的月亮、汹涌的大海。”
  “我还是不同意听,因为文章不读懂,音乐也是听不懂的。”
  ……
  为了节省时间,尽快进入主题,我让学生安静后说道:“同学们,这篇课文音乐和语言同样精彩,我觉得既要听音乐,又要学语言,只有读懂了文章才能听出音乐所抒发的情感,而听了音乐才能更加理解课文的内涵。你们说是吗?”
  我的又一次折中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再细细地读读课文,找出贝多芬为什么会创作《月光曲》的有关内容,把课文学深学透。”
  同学们默读、思考、讨论,重点学习了兄妹俩的对话及盲姑娘听完贝多芬亲自为她弹奏的曲子后发出感叹的句子,初步体会到贝多芬由感动、惊讶、气愤乃至升华为激动情感的变化。
  这时候,学生已不像刚才那般激动,而是十分冷静,仿佛也已走近了盲姑娘,走近了贝多芬。“同学们,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坐到钢琴前弹了起来。”我一边动情地说,一边播放早就准备好的课件。
  教室里响起了钢琴曲《月光曲》,屏幕上出现无边无际的大海,海面上月亮冉冉上升,再配以深情的朗读。这美妙的旋律、优美的语句仿佛把学生带到了大海边。看着那一张张凝神注目的小脸,我知道他们被《月光曲》陶醉了。
  这时的媒体运用和文本的结合是多么融洽呀!文本、音乐、图像的完美结合,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加与活动,以曲会文,以文道情。在激荡起伏的音乐中,学生对《月光曲》的内容及其所表现的意境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对贝多芬当时的激动心情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达到了突破难点的作用。
  听完乐曲,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真是“一曲

[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