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评一堂语文“对课”
[10-15 23:16:08]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说课评课 阅读:9579次前不久,我们听了丁慈矿老师上的一堂课——“对对子”。在40分钟的课堂中,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不仅是学生,全体听课的同行也分享了母语教学的乐趣。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对这堂课的剖析,看看丁老师是怎样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
“对对子”即“对课”,是我国旧时私塾教师教学生练习做诗的一种方式。教学时,丁老师首先引用了春节联欢晚会上的两副对联导入课题,继而简单介绍了“读书、写字、对对子”式的旧式私塾教学方式,接着从对一字联人手,然后是对两字联、三字联,再逐渐上升到对七字联,以此逐步展开教学步骤。例如:
“风”对:雨、云
“海”对:水、湖、山、空、陆
“竹”对:梅、草、菊、花
初学一个字的对联,丁老师以“对联没有标准答案”小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开动脑筋,多找答案。
“春风”对:秋雨、冬雪、秋霜、秋叶
“北海”对:西湖、南洋、西山、东湖
“河马”对:山羊、天鹅
“文竹”对:武松
通过一字对和两字对,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丁老师让学生体会对对子应该如何寻找对应的字词,从对联中学会对联。然后以“文竹”对“武松”,一是植物名,一是人物名,这两个本身没有关系的词语作对,提出“对联中,最有趣的就是这样的无情对”,让学生在增加对联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对联中蕴含的妙趣。
“水帘洞”对:火焰山、天安门、天门山、石窟门
三字对的题来源于学生熟悉的《西游记》,学生更是来劲,轻而易举地说出了许多答案。
“望梅止渴”对:画饼充饥
“精卫填海”对: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
四字对联,丁老师让学生懂得了成语中的对仗,在学对联的同时,温习了不少四字成语。
“远看山有色”对:近听水无声
“白日依山尽”对:黄河入海流
“野火烧不尽”对:春风吹又生
“接天莲叶无穷碧”对: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对:一行白鹭上青天
通过五字对、七字对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古诗中的对仗。不难发现,学习对对子,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并且为学生寻找到了跨人古诗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下课前,丁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兴趣题:为“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下联,并指出,这是2004年广东省高考的一道语文试题。
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让每一位听课者都享用了一顿中国语言文字美妙而丰盛的大餐。下课后,学生们个个流连忘返,每位听课教师久久回昧。笔者认为这堂课之所以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认识传统文化样式,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对课”,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中小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字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对子充分利用了汉字音、形、义的特点,虽然篇幅短小,但充分展现了汉语对仗工整、声调和谐之美。学习对对子,能够让学生了解汉语的语法规律,训练语感和思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审美力等。因此,对对子训练对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语言能力大有裨益。
课堂上,丁老师通过一些对仗的成语,指导学生自己发现汉语言的组词规律;通过古诗词中精彩的对句,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对句蕴含的诗的精妙;通过“无情对”,将汉语中最有情趣的东西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限奥妙。你瞧:“文对武”,“竹对松”,“文竹对武松”,两样毫不相干的事物形成了无情对,汉语言文字多么有趣。还有“远看山有色”和“近听水无声”,虽然这两句诗学生早已烂熟于心,但知道这两句诗竟然是一副工整的对联,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新的发现,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瑰丽多姿和无穷韵味。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会打心底里激发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最后教师留下的这份课外作业,尽管是高考语文试题,相信有不少学生会去尝试,因为他们有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这样一堂课,如果以后在某种场合看到对联,就有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他们中的一部分就有可能会去阅读,去积累,去欣赏,甚至会去评头论足一番。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言能力,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如果一堂语文课能够燃起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火苗,那就意味着这堂语文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丁老师的整堂教学,从学生耳熟能详的春节对联说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由易到难,从一字联逐步上升到二字联、三字联,直至增加到古诗中的五个字、七个字的对句。首先,丁老师在引导学生对对子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对联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寻找多种答案。学生在被允许“胡思乱想”的前提下,在比谁找的对子多的挑战中,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脑袋自然积极思考,结果生成了缤纷多彩的富有创意的答案。其次,挑战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丁老师设计的教学难度是逐步加大的。学生在对出一组对联、登上一级台阶之后,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于是,教师逐渐加大难度。随着出示对联字数的增加,学生非但没有畏惧,反而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乐意接受新的挑战。再次,虽然教师出示的对对子的形式是全新的,但是对子中的内容多是学生已经熟悉的事物,包括四字对的成语,五字对、七字对的诗句。因此,学生开动脑筋,完全能够应对新的挑战。在对对子的同时,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的知识,提高了学习能力。
三、展示教师的学识修养,吸引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有效、最持久的因素还有语文教师本身的语文素养。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具有深厚的学识修养和充满激情的语言感染力,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那么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教师的言行所吸引,从而引起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这堂课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丁老师自身的专业修养。丁老师是中国楹联学会的会员,研究对课已有六年多,因此在课堂上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对对子的特长,。另一方面,丁老师还具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在教学中,一串串成语、一句句古诗信手拈来,脱口而出,让学生感到由衷的钦佩。丁老师还利用结构相近的成语、对仗巧妙的古诗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它们的意义,不仅消除了学生学习成语和古诗的畏惧心理,还帮助学生熟悉并积累了大量的成语和古诗。当然,这堂课的成功还在于丁老师的语言魅力。如学生误读“靓”为“qian(倩)”时,丁老师一边板书一边更正道:“‘青’春看得‘见’,是不是‘liang’?帅哥靓仔,就是这个‘靓’字。”听了如此幽默的解释,学生还会犯类似的错误吗?
从丁老师的这堂课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正说明他们确实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上课;对课中的无情对、成语、诗句等的精妙,无不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瑰丽多姿。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挑战,刺激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通过开动脑筋,在学习中拥有自己独创的答案以及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丁慈矿老师个人的学识修养和教学魅力,使得这堂课着实“上得有趣”。可见丁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说课评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