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高中学习网高二学习辅导高二化学辅导高二化学试题高二化学期中试题练习整理

高二化学期中试题练习整理

[10-15 23:08:43]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高二化学试题   阅读:9135

【摘要】做题是巩固知识点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大家要大量练习习题,使自己的学习有所进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化学期中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很少污染,且有些可以再生。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的是( )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水电⑤太阳能⑥燃料电池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 ③⑤⑥⑦⑧ C.③④⑤⑥ D.除①②外

2.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3.已知:H2(g)+F2(g) === 2HF(g) △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放出270kJ热量

4.对于反应A(g)+3B(g) 2C(g),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v(A)=0.01 mol/(L•s) B、v(B)=0.02 mol/(L•s)

C、v(B)=0.60mol/(L•min) D、v(C)=1.0mol/(L•min)

5.甲烷是一种高效清洁的新能源,0.25mol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222.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ΔH== +890KJ•mol—1

B. CH4(g) + 2O2(g) == CO2(g) +2H2O(l);ΔH== +890KJ•mol—1

C. CH4(g) + 2O2(g) == CO2(g) +2H2O(l);ΔH== -890KJ•mol—1

D. 2CH4(g) + 4O2(g) == 2CO2(g) + 4H2O(l);ΔH== -890KJ•mol—1

6.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H <0,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7.在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

A.Z为0.3mol/L B.Y2为0.4mol/L C.X2为0.2mol/L D. Z为0.4mol/L

8.在密闭容器发生下列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 c+d

9.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N(g) R(g)

+2L,此反应符合右边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反应吸热,L是气体 B.正反应吸热,L是固体

C.正反应放热,L是液体 D.正反应放热,L是气体

10.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H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已知C(s)+ 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

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11、已知:(1)Zn(s)+1/2O2(g)=ZnO(s) ΔH=-348.3kJ/mol

(2)2Ag(s)+1/2O2(g)=Ag2O(s) ΔH=-31.0kJ/mol

则ZnO(s)+2Ag(s)=Zn(s)+Ag2O(s)的ΔH等于( )

A.-317.3kJ/mol B.-379.3kJ/mol C.+317.3 kJ/mol D.-332.8kJ/mol

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能正确表示物质的燃烧热的是( )

A.CO(g) +1/2O2(g) ==CO2(g) △H=-283.0 kJ/mol

B.C(s) +1/2O2(g) ==CO(g) △H=-110.5 kJ/mol

C.H2(g) +1/2O2(g)==H2O(g) △H=-241.8 kJ/mol

D.2C8H18(l) +25O2(g)==16CO2(g)+18H2O(l) △H=-11036 kJ/mol

13.把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中,使其发生如下反应:

3X(g)+Y(g) nZ(g)+2W(g)。5min末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mol/ L• min,则n的值为( )

A.4 B.3 C.2 D.1

14.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1>△H2的是( )

①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②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③H2(g)+12O2(g)===H2O(l) △H1 2H2(g)+O2(g)===2H2O(l) △H2

④CaCO3(s)===CaO(s)+CO2(g) △H1 CaO(s)+H2O(l)===Ca(OH)2(s) △H2

A.① B.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右图所示为8000C时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

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A是反应物

B.前2 min A的分解速率为0.1 mol/(L•min)

C.达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达平衡后,若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6.将 lmolSO2和 l mol O2 通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SO3为0.3mol,若此时移走 0.5mol O2和 0.5mol SO2则反应达到新的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是( )

A.0.3mol B.0.15mol C.小于 0.15mol D.大于0.15mol而小于 0.3mol


www.xiaozhibei.com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g 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6分)现有可逆反应.2NO2(g) N2O4(g),△H<0,试根据下列图象判断t2、t3、t4时刻采取的措施。

t2: ;t3: ;t4: 。

19、(12分)利用右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50mL 0.25 mol/L 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硫

酸溶液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 0.25 mol/L NaOH溶液,并测出其

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出

混合液最高温度。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为-57.3 kJ/mol):

(2)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E(从下列选出)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E(从下列选出)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棒轻轻地搅动

(4)实验数据如下表: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t2/℃ 温度差平均值(t2-t1)℃

[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高二化学试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