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让乡土文化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吐露芬芳
[10-15 23:23:3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思想品德 阅读:9852次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品德的课程资源是多样的、开放的。”在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课程资源中,乡土资源这一具有地域特色的资源正越来越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它是品德课程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乡土资源取材于本地,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对教材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发掘、保护、开发、利用这一乡土资源,必将极大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不仅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能让课堂教学更接近学生现实的社会生活,使学生能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中获得生动、多样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本人现就乡土资源与品德学科的整合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利用乡土资源,充实品德课堂活动
家乡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乡土资源,如国家级五泄风景区、美丽的西施故居、红色旅游胜地滴水禅寺、奇特壮观的五指山、小天竺、千柱屋……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人文景观、历史沧桑已是耳濡目染,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必将让乡土文化在品德课堂中焕发奇光异彩。
1.探寻历史渊源,接受文化熏陶。家乡是一片有着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朝气蓬勃的现代文明交融的土地,不仅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而且回荡着社会进步的足音。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写,每课都有很多留白,旨在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利用和创造的空间。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提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注重开发学生平时的生活积累,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课堂教学活动。如教学《我们的家乡》一课时,以了解西施故里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阅书籍、上网阅读等途径了解到许多这方面的资料,如“浣纱桥”的由来,“沉鱼落雁”的故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史事等等。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快板、三句半等活动把相关的内容表现出来,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启迪,接受了家乡文化的熏陶,对生我养我的家乡产生了更深的感情。
2.饱览家乡名胜,陶冶自然性情。家乡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这里民风淳朴,耕读传家;这里绿树掩衬,风光清幽;这里是美丽的土地,有五泄、西施殿、斗岩等风景名胜区。五泄景区还被评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五泄飞瀑素有“越中小雁荡”之称。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家乡风景名胜这一有利资源,尽情地将这些风景名胜的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并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激起学生身为家乡人的那份自豪感和保护环境、亲近自然、拥抱自然的爱乡之情。再如在学习《家乡的变化》一课时,可带领学生亲临家乡母亲河——浦阳江,去感受大江两岸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的秀美风光,以及岸边高楼林立、大厦成排的现代气息,让学生在乡土风光的长河里徜徉,领略家乡的美丽可爱,激起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与赞美。
3.研究丰富物产,激发朴素乡情。家乡不仅人杰地灵,而且物产丰富,盛产香榧、板栗、草莓等,还有山下湖的珍珠、大唐的袜业、店口的五金……这些都是享誉全国的特色产业。在《家乡的特产》一课中,我将这些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家乡特产请进课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甚至亲自尝一尝,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特产,更接近于家乡的现实生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设计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来给家乡的特产作一个推介,或者运用恰如其分的“解说词”来介绍这些特产的特点。在自我创编的真切体验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展示,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4.关注家乡建设,感受时代气息。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去关注家乡的今昔变化与喜人景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做一名家乡人的自豪感。如在教学《家乡的变化》时,教师可将事先收集到的新旧两组照片展示在课堂中,让学生在今与昔的对比中,充分感受到家乡人民生活的改善。又如在教学《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时,教师可从谈自己童年时家乡的道路状况入手,引入如今的家乡拥有宽阔平坦的大道,如杭金线、绍大线等交通要道的开通,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推波助澜。家乡的种种喜人变化,无不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家乡浓浓的时代气息以及催人奋进的时代精神。
二、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品德课外实践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学生仅靠课堂上所学的有限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品德学科更是如此。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和活动性等特点。要全面地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必 www.xiaozhibei.com 须树立全新的课程资源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品德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不断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乡土资源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传统特色,是当地精神文化的“根”,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是丰富学生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
1.体验民风民俗,感悟淳朴浓厚的乡情。家乡有着许多有趣的习俗,如端午裹粽子、清明包清明果、元宵节舞龙灯、夏至吃麦饼……这些贴近生活的民俗活动学生甚感兴趣,以此作为学生课外实践的资源,不但独具特色,而且效果明显。如在《我们的民风民俗》一课中,可引导学生亲临现场看一看粽子的制作,试一试清明果的捏法,尝一尝香脆可口的夏至饼,舞一舞独具特色的龙灯,找一找存在家乡人生活中的陈规陋习、迷信现象等;也可设计、模拟民俗表演活动,真正走进家乡的民风民俗,体验家乡真实有趣的生活,感受家乡淳朴可爱的乡情和饶有特色趣味的生活。
2.收集民间掌故,积累丰富有趣的百科知识。民间掌故指的是民间流传的优美传说、人物事迹、制度改革等。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探究和挖掘,可让同学们查阅本地县志,到档案馆、博物馆查阅相关资料,采访当地上年纪的老人等等。在学生踊跃的参与和活动中,收集的资料层出不穷,有古越大臣文种的“伐吴九术”、“荷花神女”西施的动人传说,以及农民从事农作劳动中积累的丰富农谚……师生合力编辑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民间百科》。通过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寻找资料、与人交流的能力,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掌故,而且让他们在乡土文化的怀抱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
3.了解桑梓才俊,激发崇敬先辈的情怀。家乡历来俊贤咸集,人才辈出,古代有西施、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等文化名人,现代有俞秀松、张秋人、宣侠父等中共早期革命家,当代有赵忠尧、金善宝、毛汉礼等著名科学家……这些可敬的家乡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给家乡增添了光彩。在《可爱的家乡人》教学中,可开展“寻找名人足迹”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寻访、调查、对话中悟家乡名人爱家乡之情感,求做人之品质,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心灵的震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崇敬。
另外,为了加强和确保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除了利用乡土资源充实课堂活动和丰富课外实践外,还组织学生参与相关乡土资料的选择和校本教材的编写。一方面,因为学生知道的事物、游戏、信息等教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参与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乡土资料,以利于校本教材的编写;另一方面,学生参与选取,会更适合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会增强其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通过挖掘,学校师生已整理出如《西施出世》《西施浣纱》《西施美酒》《西施豆腐》等一系列校本教材,真正体现了乡土文化的传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乡土文化,积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我们的品德学科定能在乡土这块肥沃的土壤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 谢光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思想品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