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品德课堂教学的优选方法
[10-15 23:17:49]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思想品德 阅读:9962次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讲台与学生课桌的距离如同师生心理距离一样不可逾越,墙壁的布置一成不变,教师靠“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课本”进行教学。课堂上除教学内容的变化外,其它模式几乎重复。这不仅难以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反而使学生身心容易疲倦和麻木。
www.xiaozhibei.com 而活动,流于形式,白白浪费课堂宝贵时间。
随着人们对传统思品教学的反思,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全过程,确保学生在思品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成为一种共识。同桌互助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辩论、分组实践等形式已得到广泛开展,教室座位相应得以灵活改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自由分组,座位可分成人数不等的几个大组,四人小组,甚至不必正襟危坐的“茶馆式”。本文想就当前小组讨论活动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对教师的要求。
关于小组讨论,我认为不只是一种形式,它还是一个载体,孩子们可以在其中学习交流,学习理解,学习合作,正确地认识同伴和自我。
有些孩子喜欢探究,在参与式教学中更加活跃、更聪明了;还有些孩子不好学,小组讨论时总干一些不相干的事儿,而老师又感到比较难控制。所以,教学效果比“满灌式”学得更差。因此,教师要下功夫了解每个学生,要尽可能为所有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能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对表现欲望强、表现机会多的孩子,既要有鼓励又要有提示,引导他们同时学会倾听和分享。要善于为小组讨论设计各种话题,让那些不爱开口的孩子也有感兴趣的话题。并及时给予鼓励。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针对参与式学习的不同方式,和教师共同制订相应的活动规则,以维护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促进共同学习和提高。
具体说来,教师是如下几方面的“支持者”:
1、“小组成员”的分配者。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倡导小组讨论。小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十几个2人、3人、5人小组,或由教师指定,共同讨论。
2、“问题”的设计者。小组讨论的问题,不论是在教学过程的适当时机提出,还是随机提出,都是由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预先设置的。小组讨论也不只是在学生已有的水平上进行,而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展开。讨论的问题一般都超过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可以说,“问题”的质量决定了讨论的价值。因此,作为“问题”的设计者,教师在整个小组讨论教学中的责任尤为重要。
3、“讨论”的引导者。教师在讨论前要向学生提出小组讨论的具体要求,小组讨论中要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其中,并适时给发言的学生以启发、引导;对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离题现象和理解上的偏差等,要及时加以纠正,而不是提出问题后就袖手旁观、放任自流。也就是说,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和引导者。
4、“结果”的评价者。在小组讨论结束时,教师对讨论要作出必要的归纳、总结、评价,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更有条理。与此同时,还要从观点与方法的统一中,从学习与发展的统一中,评价学生的发言。肯定正确的观点、认识,并提出充分的论据,让学生知道教师所肯定的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使他们真正信服;否定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错误观点、认识,并让他们知道错在何处,还可以根据教学的目的、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所讨论的问题作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当然,要甄别小组讨论式教学的实效性,还并不仅仅在于教师,更应看重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二、如何检验小组讨论活动的实效性。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信息过程的主动参与者。’’相对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板书,学生记笔记;教师下结论,学生当真理的讲授法,在小组讨论式教学中,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主动行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即时地成为主导者。其他同学包括老师对每一个“主导者”都要进行感受、判断,以调整自己的思维并决定自己的行为。
2、克服学生心理和语言障碍。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和需要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有明显的渴求表现的欲望,教师如能经常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就会产生满意、高兴和愉悦的心情。在小组讨论式教学过程中,当教师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能宽松、自由表达思维的情境,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并给他们较为充足的思考时间时,他们往往能够酝酿出一些新的想法,当然,其中不乏是幼稚甚至是荒缪的,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有了表白自己某个新颖而奇妙的想法的机会,他们的心理一旦处于放松的状态,语言表达自然也就从容、流畅了。
三、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目标不明,流于形式
这主要表现在,开展小组讨论活动的目的比较模糊,为了活动
对策:加强小组讨论活动的目的性。教者在组织 小组讨论活动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文的类型来开展,加强针对性。
2、组合定势,形式单调
在日常生活的思想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是这样一种小组讨论活动,按座位自然分组,四人进行讨论,这样开展小组活动虽然操作方便,教师省心省力,但长期采用这一单调的形式,将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
对策:加强组合的变化:1、增删人数,根据不同的活动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增删参与活动的学生人数,以利于学生充分自主活动,2、自主编排,允许学生自主编排小组。
3、分工不清,活动无序
一位教师在教学《要珍惜时间》一课时,要求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一分钟能做那些事?”分组完后,教室里顿时出现三种情况:有的组争吵不休,都抢着说,一片乱糟糟;有的组一个人在说,其他人听;有的组学生则互相推辞谁也不说。当老师示意停止讨论时,很多组还没进入实质性讨论,效果很差。其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分工不清。
对策:1、确定组长。组长要承担分工排序,打破冷场,及时发问等职责。2、指导分工,教师要适时指导组长给组员分工。以四人小组为例,一人担任音响控制师,防止声音过大,干扰其他组活动。一人担任计时员,控制每个成员发言时间;一人担任总结归纳发言的任务,以便与其他组交流。3、引导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了解信息,及时调控,引导小组或小组成员之间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评价不全,方向不明
偏重于个体评价。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后常有全班交流的环节,但老师常常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你的见解真独特”,“你的主意真棒!”忽略了对这个学生所在小组的评价,忽略了个人突出的表现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果,易挫伤小组其他成员的积极性。评价也往往只侧重结果不注重过程。
对策:1、注重评价整体。教师评价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因此,公开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应是正向的、肯定性的,以不损害学生以后的参与为评价的前提,评价可以对小组讨论活动的创造性和合理性等作出分析和建议。2、既重结果评价,更重过程评价。教师除对小组讨论活动的结果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要注意一些活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是否积极参加了活动?参与者在活动是否都认真?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等等。
有实验证明,学生的小组讨论学习效果要比个别学习效果高30%,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一般也都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体会和经验。教学中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自主解疑的意识明显增强。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之,我们在品德教学中由于问题本身具有较丰富的内涵,这将使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探索的机会。师生、生生共同参与讨论,各以自己独特的思维通路发言,各有其独特的“论点”、“论据”和思维组织方式,在讨论过程中,人人都有所得。可以说,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讨论,直至“结论”的形成,生生、师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思想品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