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思想品德开启生活之门 快乐品德课堂

开启生活之门 快乐品德课堂

[10-15 23:23:3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思想品德   阅读:9345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
  众所周知,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体、整个生活之中,不会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同样,道德也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正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首先,我们只有开启生活之门,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才能改变过去那种以“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封闭且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如何开启品德教学的生活之门呢?
  一、为了生活
  道德是调节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准则,品德是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来的个人特性。道德和品德起源和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生活及其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和活动。所以说,道德和品德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中,也是为了生活的。
  人的生活和生活中的人是道德和品德的主体,道德和品德是人的生活、活动的一种“品质”。品德是在个体自己的生活、活动中发生和形成的,品德的提升和完善也是在他们自己的生活、活动过程中完成的。因此,不存在脱离生活的道德和品德,没有生活,也就无所谓道德和品德;另一方面,道德和品德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良好的道德和品德能够引导人的行为,提升人的生活质量。
  二、源于生活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说教、重灌输,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实,学生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课程资源。就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捕捉、提取和开发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从而丰富课堂生活。
  童年是一个充满活力,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生命阶段,此时的生活具有完全不同于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点,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与发展价值。如果不从这种需要与特点出发,教育几乎成为不可能,而脱离生活去培养人的品德也将是虚空、形式、无效。
  因此,新试行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着力强调对生活的回归,对学生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的回归。通过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去改善、促进他们正在进行的生活,把儿童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进而得到各种美的、精神的满足和快乐。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样的道理,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更是在生活中形成的。源于生活指的就是,教学时关注和反映儿童的真实生活,从儿童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生活主题、范例或者“生活图景”的形式呈现。来自儿童的真实生活,儿童会觉得它真实,因而愿意相信;来自儿童自己的生活,儿童会觉得它离自己很近,因而可亲;讲述的是平凡的事,儿童会觉得它要求“不高”,切合实际,因而可行。源于生活还要求注意,真实的儿童生活是整体的、综合的,社会、生活、活动、实践、情感和体验等等都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整体的”“全息的”。
  例如,我在教学《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家人关爱我成长》前,我组织了一个“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学生当一天家,从早晨买菜起,安排好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收拾收拾房间。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对“我们”最真挚的、发自内心的关爱。开展“搜集实物”活动,让学生搜集从小到大跟父母在一起照的相片,选择自己最喜欢、印象最深的相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张白纸上;搜集用过的衣或物。把搜集到的内容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可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让他们体验到家庭中的亲情及成长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讨论:家人是怎样关爱你呢?进行真情回放镜头:“生病时,妈妈是怎样精心呵护。”“每日父母为我做了些什么”。将学生的记忆大门缓缓打开,一件件小事,一滴滴父母爱,如一股暖流,再现孩童眼前。在孩童感动之余,让他们提笔写下“亲情悄悄话”。从孩子们真挚的童语中,流露着对家人浓浓的爱意,这种情感体验的诱发来自于实物情境的创设,更来自于孩子们在获得强烈的“被爱”体验的基础上,尽情抒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这一内心的情感体验,催化了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德性的发展。
  三、高于生活
  课堂中的生活永远不可能真正等同于真实生活,也不应该变成真实的生活,而应该是一种经过“重构”的、体现教育意图的、有教育意义的、“近似真实的”生活,或者说“准真实的”生活。换句话说,课堂中的生活虽然是儿童整体生活的一个部分,但它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生活,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真实的”生活过程,或者说,是一种有意安排的、具有特定教育意义的生活过程。
  四、

  www.xiaozhibei.com 引导、发展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举过这样的例子:“我们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
  生活本身就是儿童成长的“养料”和资源,是品德教学的重要资源。新课标主张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去感受,让学生在真切的情境中去体验。教学,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因此只有将品德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儿童对当前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思考、反省、鼓励儿童以主体的身份实践他自己的生活,积极主动地观察、感受、体验、反思、调整、创造和发展他自己的生活,并最终走向更好的生活实践。
  再者,我们要挖掘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师者乐中教,生者乐中学,不亦乐乎!
  儿童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中快乐地学习。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呢?
  1、 和谐师生关系,营造“快乐”氛围
  不妨设想一下,专制、高压、充满火药味或冷冰冰的、唯师命是从的课堂气氛会不会有“快乐”的教学?所以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2、 搜集“快乐”素材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用功去做去想。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等。不管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但有一点都必须做,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等待上课要用的时候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

[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思想品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