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思品教学遨游在网络的海洋中”魅力四射”
[10-15 23:2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思想品德 阅读:9237次【摘要】思品教学遨游在网络的海洋中,教学关系更具“亲力”,教学内容更具“潜力”,教学活动更具“活力”,教学评价更具“动力”,真可谓是“魅力四射”。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 网络环境下
“当当”当古人还在寒山寺的钟声中难以入眠时,我们新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也进入了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础的“信息化”社会。21世纪是快速发展无限竞争的时代,是讲究效率的时代 ,而现行的思品教学却效率低下,存在着许多弊端,不能满足现实社会的需要。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问题是未能遵循情感领域的教学规律。如:教学关系缺乏“亲力”,在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师生间缺乏交流,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简单的,灌输式的德育教学方法,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师生间的亲和力不足,学生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不足。教学内容缺乏“潜力”,德育教学材料来源落后,与迅速发展变化的世界不同步,教学中的现代信息少,与学生思想状态不吻合。教学活动缺乏“活力”,教学活动不能贴近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德育活动中,共性教学强,个性教学少,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教学评价缺乏“动力”,评价的结果真实性不够,不能促使学生做得更好。德育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内校园内,处于相对孤立封闭的状态 ,缺乏与社会的联系,不能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社会的需要,不能感受到思想品德与现实中自身价值的关系,体验不到德育教学成果的快乐,因此不能将社会的需要转化为自身修养的动力。
思品教育遨游在网络的海洋中,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这些弊端,使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行之有效地发挥巨大的作用,能满足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能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能充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让教学关系更具“亲力”
1?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关系更“民主?平等?和谐”
网络能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让老师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充分地去信任学生,用心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的开放式师生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尽量从学生的角度,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朋友谈心一样,真诚地跟学生进行交流。我在平时的交谈中,就常常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问题,敢于争辩,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在这样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和学生一起同困惑同欢乐,这样学生的心理没有压抑感,从而无所顾虑地在我面前充分发表自己的创见,让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新课改中,更要求老师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中的富有个性的见解。这就要求老师更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了解学生的知识构成、学习方法,也就是所谓在上课前的备课要“备学生”,但实际情况是学生每天有繁忙的学习任务,根本没有很多时间和老师进行交流;特别是人际关系日趋淡漠化的时代,学生更显得不会和老师交流;就象一位学生所说“老师和学生永远是猫和老鼠的关系”,学生不愿面对面地和老师倾诉内心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有了网络这工具便应刃而解。网络具有时代感,查看更多文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www.xiaozhibei.com具有技术性,学生容易接受,在电脑已经普及,大部分家庭装有宽频,社会上网吧林立的情况下,这就给老师了解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老师和学生不用面对面地谈,就能够象跟好朋友写信一样沟通。如:和同学相互发“E-mail”,通过QQ,把同学当作自己好友和他们平等聊天,和同学交流某个网站的优劣,发图片,发资料给同学,和同学用网络流行语谈话……如我班有个不爱讲话的同学,与父母关系也有隔膜,平时又不肯与同学交流,一次与爹妈闹别扭,甚至有了离家出走的念头,我通过电子邮件成功地跟她在网络中进行了沟通,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我用网络联系工具及时的给了她安慰,使之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通过网络,老师和学生的心近了,进行了零距离接触,老师了解了学生,也“备好了学生”,就能够在教学中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能够很好地进行情感教育。而且平时通过网络还能够及时的给孩子人生的指导,困难的帮助,使之成为新时代有用的人才。
2、在网络环境中生生关系更“交流?合作?和谐”
新课改更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网络不仅能使同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使每个同学的成果、思想成为班级局域网资源,可以在班级内部形成资源共享。如:在上《小心“电老虎”》一课 www.xiaozhibei.com 前,我事先提出问题:“在使用电器和电源设备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接着把学生分成四组,然后在各组组长的安排下,一部分人去上网查阅相关信息,另一部分人则利用双休日去向自己的父母或电工叔叔了解使用电器和电源设备时的注意事项,并详细作好计录。最后每组对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讨论和总结,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四组进行集中交流,让学生在电脑上用表格分类集中收集到的信息,把结果公布在班级网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都被调动起来,认真地去准备,努力地去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信息的来源被扩充,思维的角度被转换,众人的智慧被集中。使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使同学们能更加主动地去学。学生们在网络中开展协作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意见,既可以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学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之后,还可以对资源进行共享,并加以归纳总结。
还有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也可在班级网上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大家共同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大家也可在教学网、学校校园网或QQ上进行交流,这样在网络的环境中生生关系便更“交流?合作?和谐”了。
二?让教学内容更具“潜力”。
1?充实了“课本知识”。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也要变。我们在使用手中的教课本时,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既要善于利用课本知识,又要充实课本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和品德学科的整合,就充实了课本知识,让品德学科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把教科书变为“活的?真的?动的?用的”,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学习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如,在《节约每一滴水》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水是生命之源的道理,我通过网络下载一系列的教学资料。一副副图片便展现在学生面前:
〔一〕水是生命之源,人类、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
〔二〕自然景观以水为源,如湖光山色、瀑布奇观、地下长河、钱江大潮……。
〔三〕地球上的一切都离不开水。
在学生明白了水是生命之源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平时,你听到大人们是怎样议论有关用水情况的?”学生回答,“我们喝自来水或桶装水,但大人说水价很高”。我接着说“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请你们看这些地区的用水情况。”便出示一系列的网络资料:
〔一〕缺水地区的人们一年都洗不上一次澡。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思想品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