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真”的精彩
[10-15 23:24:3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语文教学案例 阅读:9152次
香港选手舒伟参赛之后我十分感叹,感叹其执教的《毕加索与和平鸽》虽获得了一等奖,但却十分平实,她的精彩在于一个“真”字。
先看,本课的开课片段——
教师课件出示“中国龙”图。
师:你想到了什么?生:这代表我们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师:老师再请你看一幅图。课件出示含有橄榄枝的鸽子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没有注意橄榄,只说看见了鸽子)
师:你们注意一下鸽子嘴里有什么?
生:鸽子嘴里有树枝。
师:这是橄榄枝。这幅画就是著名的《和平鸽》。
师:现在我们再看看毕加索。(课件出示毕加索画像。)
师:你知道毕加索是什么人吗?
生:我知道毕加索是一位画家。
师:谢谢你!
师:老师叫你看“和平鸽”,又叫你看毕加索。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生:“和平鸽”是毕加索画的。(师板书:“一 画”)
生:毕加索喜欢“和平鸽”。(师板书:“二 喜欢”)
师:拿出你们的小纸片,写出你认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生写。)
师:你们到底写对没有呢?现在打开书,读一读文章,看你猜对没有。(师现场发复印的课文《毕加索与和平鸽》。学生马上投入了专心的阅读之中。)
一、真实可敬
从以上片段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舒伟老师在赛课现场才把课文发给学生。在赛课前,学生不知道上课的任何内容,这在全国赛课中是十分少见的。笔者恰好是本次赛课活动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负责带选手与借班学生见面,因而知道舒伟老师的确在赛课前没有给借班学生任何上课相关资料。这种真实展现的气度难道不精彩?这种以真实常态的教学风格来参加全国赛课的精神难道不精彩?
舒伟执教的是三年级。由于内地学生与香港情况有异,她的教学虽然自然流畅,但是看得出来,她的教学实际与预设差异甚大,以至于教案的最后部分没有完成,但是舒伟却坦然地结束了教学。这节课虽成了“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却并不太遗憾。她在课毕的说课中也坦言自己的课没有上完,老老实实地说明自己教学处理的不妥之处。这种抛开赛课结果而始终追求真实常态教学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二、求真可贵
本来,语文教学,于教师是“教”的过程,于学生是“学”的过程。我们不否认,语文学习是特殊的学习,但是它始终是“学习”啊。而现在教学一强调“语文”性,似乎就否认了它具有“学习”性,好多人似乎已经淡忘了“语文学习”从本质上仍然是“学习”,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要求。幸好,舒伟老师的教学提醒了我们,语文学习要关注学生,以发展为本,就要注意科学运用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教学服务。
1.以兴趣激发兴趣,以探究引发探究。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无疑,舒伟老师的成功就在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她开课让学生探究一个简单的发散性问题“看到龙,你想到了什么”,由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探究答案,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紧接着,她让学生探究新的稍难的发散性问题:“毕加索与和平鸽这两者有什么关系”。本来,这里是新知,教师可以直接点明毕加索与和平鸽之间的关系,但这样会使学生的兴趣盎然“断”线。舒老师此时故意卖个“关子”,让学生继续探索。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自己是否猜对了“二者关系”,教师此时请他们读课文,告诉他们读课文能找到答案后,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马上产生,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就这样被轻轻松松地“点燃”了。这样,教师以兴趣激发兴趣,使学生不断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演进;以探究引发探究,使学生把问题一层层引向了深入。
2.从已知到未知,让陌生变熟悉。
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角度看,它还是一个不断向未知世界探索的过程。我们的教学总要呈现未知元素给学生,因而常常艰难地面对如何科学地呈现未知并让学生逐渐把握未知的问题。对于内地三年级的学生,恐怕对西方现代派画家及作品知之甚少,正像这个班的学生,只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毕加索是一位画家”。面对这样的学情,舒老师巧妙运用学习迁移规律,让学生乘着“已知”列车驶向通往“未知”的道路,让身边熟悉的引出陌生的,结果使原来很陌生的在不知不觉间变得熟悉了。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陌生的画家和作品,她首先从学生熟悉的“龙图”出发,引出“和平鸽”图,再呈现画家,让学生猜测画家和画之[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案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