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说课评课以《认识线段》为例谈谈数学课的说课

以《认识线段》为例谈谈数学课的说课

[10-15 23:11:1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说课评课   阅读:9933
  以《认识线段》为例谈谈数学课的说课
  马坡镇中心小学周全生
  数学课的说课。一般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分析二、目标制定三、学情分析四、教法,学法预设五、教学流程六、板书设计。下面就以《认识线段》为例谈谈数学课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量长度》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分四个部分:认识线段,认识厘米,认识米,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
  "认识线段"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量长度的基础,因为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实际上就是量线段的长短。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教材先通过学生画线段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学好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度量单位。
  二、目标制定:
  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本节课内容特点,我预设了本节课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线段,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线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情境中,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和线段的特征。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根毛线,一把尺子,一张长方形纸和长短不一的游戏棒若干。
  三、学情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一课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可以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零,有的是朦胧的生活经验,是幼时父母说过的什么是直的,曾经在生活的玩耍中接触过的什么是弯的。在他们不完全的概念中,有弯与直之分,却没有线段、射线、直线之别。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但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强烈的表现欲,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
  四、教法,学法预设
  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根据学生对概念认识得到一般规律: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为此我预设了如下教法学法:
  预设教法有: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预设学法有: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法等。
  五、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发展生活"的理念,必须通过教学这个重要环节得到体现和实施。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预设了七大版块: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二、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四、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五、活动体验,深化线段认识;六、全课总结,抽象线段特征;七、当堂检测,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版块一、曲直对比,情境导入新课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有别于语文等其他学科情境。这种情境是一个一步步地纵向深入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主动认识的动态发展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1、出示两根小棍一根是直的,一根是弯曲的。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根小棒有什么不同之处?
  3、让学生根据这些线的特点分为两类。(曲线和直线)这一环节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探究欲,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基础。
  版块二、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点,你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在学生把线分为曲线和直线后
  1、首先追问: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弯线变直吗?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毛线动手试一试,再汇报演示:你是怎么做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捏住毛线的两头,拉紧毛线;另一种是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此时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哪一种做法使毛线更直?
  2、然后告诉学生: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让学生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互相指一指手中的线段。
  3、教师演示并说明: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追问: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
  4、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操作,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线段有哪些特征。
  5、在数学上,线段也可以用()的图形表示让学生指一指这条线段从哪开始到哪结束,两个端点是如何表示的。
  这一版块的设计意图是: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所以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我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突出线段"直"的特点,再进一步观察线的两端,明确手捏住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获得对"线段"这一抽象概念直接而真实的体验。
  版块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首先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再让他们分别去摸一摸,指一指。(摸一摸是让学生感受线段的直;指一指是感受线段有两个端点。)
  2再让学生想象一下生活中的线段,并举例说明。进一步感悟线段的特征。
  3、折线段比较长短
  让学生拿出圆形纸先对折,再展开,然后观察折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折痕就是一条线段)再让学生折出一个比它长或比它短的线段,对比你折出的的条线段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观察得出线段是有长短之分的。)
  4、比较身边线段长短,揭示线段有长有短。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环节中,有上一个寻找身边的线段到想象生活中的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版块四,根据线段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此时学生已经经历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并会描述线段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作了如下设计:
  1小组讨论:你准备用什么工具画线段,怎样画?
  2学生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方法尝试画线段?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4教师示范画法,并说明:在众多的工具中,我们一般用直尺来画线段比较方便,美观。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通过探索,操作,尝试等方法主动建构,而不取决于学习者机械的模仿和记忆。这一部分教学要求学生从已形成线段的表象中,抽象出线段。在前面摸一摸,指一指的,找一找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用身边的工具尝试画一画线段,先自己建构线段的模型,再通过讨论交流完善这一建构过程。
  版块五,活动体验,深化线段认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内化本节课的知识,我设计了基本性练习,拓展性练习和开放性练习。
  基本性练习
  书后"想想做做"的第1题,让学生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学生通过判断并作出解释,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数线段"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数出下面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然后让学生指一指线段的端点,初步感受公共点。最后再提问: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五条线段围成的,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发现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

[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说课评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