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科学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初探

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初探

[10-15 23:08:0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科学   阅读:9605
  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初探
  何奇峰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培养   科学素养
  摘要: 科学素养的组成因素有: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能力;科学观念、精神、态度;科学行为和习惯。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的基本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者的科学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反馈机制、教学外部环境及学生在课内外参与的科技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人的科学素养,或者说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何为科学素养?我们认为科学素养的组成因素有: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能力;科学观念、精神、态度;科学行为和习惯。
  课程结构不合理以及教育者科普观念淡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普遍偏低。中国科普研究所“96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组完成的最终分析数据表明,我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仅为0.2%,例如测试对“分子”、“计算机软件”、“DNA”三个国际通用的测量词汇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不能正确表述“分子”的人达85%,不知道“计算机软件”的达94%,不知道“DNA”的达91%。此调查的对象虽是我国公众,但它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亟待提高,而这一改变必须从改革中小学教学开始。在科学高度发达和迅速普及的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方面表现出的任何问题,对一个国家经济的振兴和国力的增强,都将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因此,加强对少年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小学科学课作为对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启蒙的基本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增强教育者的科学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前提。相对于科学技术发展而言,学校课程具有滞后性的特点,这就对教育者实施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将决定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怎样的方式、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一个教师如果认为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副产品”。他就很少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科学的过程”,那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成了一句空话。教育者自身的科学教育观念增强了,他才会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探索精神传授给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学教育观念,教育者才能自觉地挖掘蕴含在知识内部的思想,或者说让学生所学得的科学知识不断升华。
  因此,教育者必须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除透彻理解教材所反映的科学知识体系外,还必须加强对教师科学知识的继续教育,使他们及时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教育者还必须自觉增强科学教育的观念。坚持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探索精神等传授给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学教育观念,教育者才能自觉去挖掘蕴含在知识内部的思想,让学生所学得的科学知识不断升华。
  基于此,我们按照“学习——实践——学习”的思路,通过分散自学、集体讨论、外出培训、专家指导、听课观摩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以下内容的培训:(1)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教育原理、教学论、知识经济、创新教育、科学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聆听省教科院、高校的专家作有关教育科研和现代教学理论专题讲座,注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2)多媒体技术的培训。(3)教学决策水平的提高。主要提高形式有: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外出学习汇报制度;教育文摘制度;教学争鸣和优课展示活动。
  二、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模式
  我们的科学课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自然界的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实践、思维解决问题------初步获得结论------经实践运用、检验、再认真结论的过程,学生就在真刀真枪般的实践中有了第一性的切身体验。这种体验是他们在教师带领下,对着一本教材来一番“纸上谈兵”式的学习中所不能有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科学知识,而最重要的是经历了科学探究,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艰辛,从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标是:学生不仅要与教师的体验一致,更要超越教师的体验,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性检验。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我们从备课入手,由过去的主要“备教材”转向主要“备学生”;由主要“备教法”转向主要“备学法”;由“备结果”转向“备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由“备掌握知识的数量”转向“备科学素养的提高”。我们构建了“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即“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三、改革教学反馈机制
  评价是教育体系中一个基本的反馈机制,它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教师的教学激情,监控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常识教学评价模式以书面测试为主,内容局限于知识更新考证,重视的是知识的积累,忽视了能力的提高,这样的评价只能是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无助于科学素养的提高。因而我们认为: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评价不仅需要多样的考查方式,还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在构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体系方面,以诊断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评价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应有所侧重。
  我们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即学生的成绩由: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开放性考查三部分组成。具体操作手段有:1、每学年组织一次实验操作过关,检测学生的动手能力;2、编主题小报,考查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3、课外实践操作,检测其选择材料、设计实验、动手的能力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4、撰写科学研究小论文,考查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等。
  四、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外部环境
  在教学楼、实验室等公共场所张贴科学家、发明家的画像和名言警句供学生瞻仰;在科技活动室张挂一套科普挂图,挂图内容涵盖了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带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科学与美的震撼力。学生自然而然参与其中,使他们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及创造意识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五、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内外科技活动
  1、介绍创造发明的原理、方法,小制作的制作技巧和小论文的撰写方法。请本校在这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和直观的示范。
  2、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引发创造设想。学生就教师提出的新奇问题,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讨论,使他们互相启发、引起联想,从而引起创造性设想的连锁反应,并产生大量的创造性设想。

[1] [2]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科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