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中考数学开放探索型问题试题归类
[10-15 23:08:04]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三数学试卷 阅读:9335次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只有一个,其坐标为(2,- )。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函数图象交点的求法、勾股定理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4.(2012浙江省义乌市,24,12分)如图1,已知直线y=kx与抛物线 交于点A(3,6).
(1)求直线y=kx的解析式和线段OA的长度;
(2)点P为抛物线第一象限内的动点,过点P作直线PM, 交x轴于点M(点M、O不重合),交直线OA于点Q,再过点Q作直线PM的垂线,交y轴于点N.试探究:线段QM与线段QN的长度之比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3)如图2,若点B为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的点,点E在线段OA上(与点O、A不重
合),点D(m,0)是x轴正半轴上的动点,且满足∠BAE=∠BED=∠AOD.继续探
究:m在什么范围时,符合条件的E点的个数分别是1个、2个?
24.【解析】(1)将点A代入y=kx可求出k的值。再由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长。
(2)首先讨论QH与QM重合时易知 =2;当QH与QM不重合时,易知△QHM∽△QGN, .
(3)延长AB交x轴于点F,过点F作FC⊥OA于点C,过点A作AR⊥x轴于点R,易知△AOR∽△FOC,即 ,可求得OF的长即可求出F的坐标。设点B(x, ),过点B作BK⊥AR于点K,则△AKB∽△ARF, ,可求B的坐标,易求得AB的长。也可设出直线AF,将A、F代入求其解析式,然后将其与抛物线联立,求出B的坐标,进而求AB的长。
再易得△ABE∽△OED, 可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再画出几何关系图,根据不同情况求出E的个数.
解:(1)把点A(3,6)代入y=kx 得6=3k , ∴k=2 ,
∴y=2x ………………………2分
OA= ………………………………………………………………3分
(2) 是一个定值 ,理由如下:
过点Q作QG⊥y轴于点G,QH⊥x轴于点H .
①当QH与QM重合时,显然QG与QN重合,
此时 ;
②当QH与QM不重合时,∵QN⊥QM,QG⊥QH
不妨设点H,G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
∴∠MQH =∠GQN 又∵∠QHM=∠QGN=90°∴△QHM∽△QGN …5分
∴
当点P、Q在抛物线和直线上不同位置时,同理可得 …………………7分
(3)延长AB交x轴于点F,过点F作FC⊥OA于点C,过点A作AR⊥x轴于点R
∵∠AOD=∠BAE ∴AF=OF ∴OC=AC= OA=
∵∠ARO=∠FCO=90° ∠AOR=∠FOC
∴△AOR∽△FOC ∴
∴OF= ∴点F( ,0)
设点B(x, ),过点B作BK⊥AR于点K,则△AKB∽△ARF
∴ 即 解得x1=6 ,x2=3(舍去)
∴点B(6,2) ∴BK=6-3=3 AK=6-2=4 ∴AB=5 …8分
(求AB也可采用下面的方法)
设直线AF为y=kx+b(k≠0) 把点A(3,6),点F( ,0)代入得
k= ,b=10 ∴
∴ (舍去) ∴B(6,2)∴AB=5 …8分
(其它方法求出AB的长酌情给分)
在△ABE与△OED中
∵∠BAE=∠BED ∴∠ABE+∠AEB=∠DEO+∠AEB ∴∠ABE=∠DEO
∵∠BAE=∠EOD ∴△ABE∽△OED ………………………………………9分
设OE=x,则AE= -x ( ) 由△ABE∽△OED得
∴ ∴ ( )…10分
∴顶点为( , ),
如图,当 时,OE=x= ,此时E点有1个;当 时,任取一个m的值都对应着两个x值,此时E点有2个.
∴当 时,E点只有1个 ……11分
当 时,E点有2个 ……12分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抛物线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一道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的题.
26.(2012重庆,26,12分)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2,BC=6,AB=3。E为BC边上一点,以BE为边作正方形BEFG,使正方形BEFG和梯形ABCD在BC的同侧.
(l)当正方形的顶点F恰好落在对角线AC上时,求BE的长;
(2)将(l)问中的正方形BEFG沿BC向右平移,记平移中的正方形BEFC为正方形B'EFG,当点E与点C重合时停止平移.设平移的距离为t,正方形B'EFG的边EF与AC交于点M,连接B'D,B'M,DM,是否存在这样的t,使△B'DM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平移过程中,设正方形B'EFG与△ADC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请直接写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解析:用t表示有关线段的长度,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答案:(1)如答图1所示,设BE长为x,∵△AGF∽△ABC ∴ ,∴x=2,即BE=2
(2)如图2,由题意知,BB’=t,DH=3,BH=2,CE=4-t, ∵△CEM∽△ABC, ∴
ME=2- ,根据勾股定理得:B’M = ,B’D =t -4t+13,DM = +t+1
分三种情况讨论:①若∠DB’M=90°,则有B’M + B’D = DM ,求得t= ,②若∠B’MD=90°,则有B’M + DM = B’D ,求得t= -3,③若∠B’DM=90°则有B’D + DM = B’M ,无解
(3)当0≤t< 时,s= t
当 ≤t<2时,s=- t +t-
当2≤t< 时,s=- t +2t-
当 ≤t<4时,s=- t+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会用t表示出各个线段的长度,然后用勾股定理就可求出答案。
24. (2012浙江丽水12分,24题)(本题12分)在△ABC中,∠ABC=45°,tan∠ACB= ,如图,把△ABC的一边放置在x轴上,有OB=14,OC= ,AC与y轴交于点E.
(1)求AC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2)过点O作OG⊥AC,垂足为G,求△OEG的面积;
(3)已知点F(10,0),在△ABC的边上取两点P,Q,是否存在以O,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FP全等,且这两个三角形在OP的异侧?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题意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解直角△OCE求出E点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解析式.
(2)解直角三角形OCE,求出EG,OG,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面积;(3)应分类加以讨论.
解:(1)在Rt△OCE中,OE=OCtan∠OCE= ,∴点E(0,2 ).
设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为y=kx+2 ,有 k+2 =0,解得k=- ,
∴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为y=- x+2 .
(2)方法1:在Rt△OGE中,tan∠EOG=tan∠OCE= ,
设EG=3t,OG=5t,OE= = t,∴2 = t,得t=2.
故EG=6,OG=10.
∴S△OEG= OG×EG= ×10×6=30.
方法2:在Rt△OCE中,∵tan∠OCE= ,∴sin∠OCE= .
∴OG=OCsin∠OCE= =10.
在Rt△OEG中,EG=OGtan∠OCE=10× =6,
∴S△OEG= OG×EG= ×10×6=30.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三数学试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