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随笔奏好和谐数学课堂“三部曲”

奏好和谐数学课堂“三部曲”

[10-15 23:24:09]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数学教学随笔   阅读:9753

    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构建和谐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应奏好“三部曲”。
    
    一、师与生的关系要“和谐交融”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和谐课堂也是这样,要建立心相印,情交融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当作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个体,是构建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例如,一位老师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时,先示范,然后引导学生书写“12”,一位学生对老师的书写不太满意,就大胆地说:“老师,您写的‘12’不太漂亮。”面对学生的批评,这位老师却面带笑容,亲切地说:“谢谢你,那你愿不愿意告诉老师该怎样写才更漂亮呢?”学生说:“十位上的‘1’斜一点就好看了。”老师又说:“允许我再写一遍吗?”老师在学生的期待中又写了一个漂亮的“12”,学生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过程,教师始终真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彰显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2.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基础。课堂上当学生出现差错时,教师要理解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引领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认识线段”时,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橡皮擦的长5厘米画(展示)出来。结果少数同学画出“5厘米长的线段”,多数同学画的却是直线(没有标出两个端点),有一位同学只画了两个点(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5厘米),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是教师抓住生成的错误资源进行引导:请同学们不要笑,其实多数同学画的都不是线段而是直线,有一位同学只画了两个点,但我们要感谢这位同学,如果把他画的两个点与多数同学画的直线结合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线段(教师在直线上标出两个端点,指出这才是线段)。这样尊重学生想法中的合理成分,采用“扬弃式”处理,既凸显了宽容、和谐的课堂,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二、教与学的互动要“和谐共振”
    
    教师要从单纯传授知识的角色转变为教育促进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和谐的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关系,让教与学和谐共振,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设计了这样一道富有挑战性的题目:4+4+4+3可以怎样计算?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请同学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妙?学生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汇报时,有的学生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的学生用4×3+3这种比较简便的方法计算。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肯定上述计算方法的同时,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在“4×3+3”算式中的“+3”下面画上一条红线进行点拨:还可以把“3”怎样转化,得到更有创新的计算方法?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创造出三种计算方法:(1)4×4-1;(2)3×5;(3)5×3。实现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真正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上,达到了教与学的和谐共振,收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三、人与文本的对话要“和谐沟通”
    
    和谐的课堂,还体现在学生会对话、想对话、敢对话和乐对话,实现和谐沟通。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而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与数学文本对话,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发生碰撞,使数学课堂变得更生动,更鲜活,更有生命力。教师在引领学生与文本中描述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等进行对话时,要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反复推敲,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如教学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时,就可以围绕“围成”、“封闭”等关键词语展开对话,深入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教师问:“你觉得书上这句话哪几个词语比较重要?”学生答:“‘围成’、‘封闭’两个词语比较重要。”教师又提出:“你是怎样理解‘封闭’和‘围成’的?”让学生进行讨论、操作、验证,逐步加深对“三角形的定义”的理解。这样通过学生先逐字逐句地阅读教材内容,与文本进行对话,从整体上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初步感知,然后“点击”重点字、词,展开分析、研究,最终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数学教学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