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小数》教学反思集二
[10-15 23:16:08]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阅读:9533次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教者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看书自学、讨论交流、互相问答,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视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教者让学生“找身边的小数”,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实物的长和宽,由不满1米而想到用分米做单位,并由1米=10分米的进率,联系分数的含义,用十分之几米表示几分米,进而引出零点几米的小数。这样的巩固练习,是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源头和需要出发,初步知道小数与整数、分数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结合讲解小数的含义之后,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进行观察、模仿、比较、归纳,并进行了两次针对性很强的练习,由具体的长度单位转化到一般的十进制分数,让学生在经历有序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逐步感知小数的含义。
困惑: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在课上并没有去解决它,因为教材在四年级还安排了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是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呢?还是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对于这一目标的定位总是举棋不定。正如林老师所说:在每一个练习中,都让孩子们把写成分数表示的形式,使课更丰满。可是这样会不会把目标定位得偏高了呢?我困惑着,这也是我教新教材以前最常有的困惑:如何把握一节课的目标定位呢?[2]
www.xiaozhibei.com《认识小数》教学反思一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浙教版教材中,它是四年级的教学内容,与其相较,实验教科书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或用到的小数的知识和问题,根据这个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教学重点:认识小数。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基本完成,教学重难点也基本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过程顺畅,总结巧妙,没有采用一般的说体会这种方法,而是用认识新朋友那就请你来介绍你的朋友这个方式;
2、教学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意义时讲的比较透,为下面教学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意义作好铺垫;
3、教学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意义时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但本节课还存在不少问题:
1、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还不够严谨,教学中出现如:你会用元作单位来表示价格?这类问话,听着十分别扭;再如学生在回答12.86元表示多少时说到:“小数点前面是元,小数点后面分别是几角几分。”时,虽然听得出她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掌握了,但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表述完整“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上的数表示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上的数表示几分”。
2、个别教学环节如果调整一下,那么层次性就更强了,如练习中有“说身高”这题,是否将它放到讲完教师身高之后呢?这个还有待商榷。
3、注意了学生的个别反馈,但忽视了集体反馈,对一部分差生的关注不够。这些都是今后教学中该特别注意的地方,并需逐步改进。
《认识小数》教学反思二
《认识小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处于什么状态,应该从哪里入手,况且四下还有关于小数的进一步认识,因此如何给这节课定位,找准教学目标成了首要任务。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读写法和意义,也是本单元起始教材,是学好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的基础,所以采取了多种直观,联系分数引出小数。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现将这节课小结如下:
1、 以“元”为切入点
通过读教材、看教参,发现三下与四下关于“认识小数”最大的区别是三下的认识小数是建立在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认识“元、米”等为单位的小数,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抽象地讨论小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每天学的内容对他们而言未必都是全新的知识,有些会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做基础。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也经常接触小数,在超市中就能看到。因此,导入部分就是从超市一角,商品的价格中引出小数,这些小数都是以“元”为单位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小数,读写小数。
2、 以“米”作平台
教材以米作单位的小数为例,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这类小数对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以1分米=1/10米=0.1米为重点,在突破这个重难点后,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 )分米=( )/( )米=( )米。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分数也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且很多孩子已经有些忘了,在教学中,先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让学生表示其中的一份。通过套理论得出用整数表示(1分米),用分数表示(1/10米),这里把重点放在1/10米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得出1分米=1/10米=0.1米,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小数。在学生模仿着写后又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几分米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米表示。有了一位小数的学习经历,再来认识并理解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就相对比较轻松。最后让学生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多方面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以“点”带“面”
通过以“元”为单位和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认识,学生对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练习中又涉及了以“千克“为单位的小数和单位间的换算使学生对小数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最后在拓展练习上又通过说一说,涂一涂引导学生认识0.8平方分米和0.2平方分米。
备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经历这个过程是幸福的,整个教学中我感到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由于学生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而理解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我花在这个内容上的时间几乎没有,只是在读价格的时候蜻蜓点水,稍微欠缺。
2、找“经典”的数据
虽然学生有了较多的生活经验,但读小数还是比较生疏的,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找一些经典的数据,我所找的小数虽然有纯小数也有带小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 上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教学反思
- ›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花钟》教学设计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教学反思
-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集合》课堂实录
- › 2016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英语期末试卷答案
-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测试题之期末考试试卷八
- ›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期中模拟考
- › 2016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填一填说一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