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数学教学不要拒绝接受学习
[10-15 23:24:09]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阅读:9458次数学教学不要拒绝接受学习
作者:黄金桑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本第八册《约数和倍数》。
案例1
游戏: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填在老师发给你的表里。
学生动手操作后交流并完成表格。
师:刚才我们摆了3种不同的长方形,写出了3个乘法算式。现在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这些算式中的学问。
师:我们先来比一比,谁能读懂这句话。
出示:因为4×3=12,所以4是12的因数,3也是12的因数。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学生齐读。
师:有一点点懂吗?
少数学生点点头,多数学生满脸困惑地点点头。
师:没读懂?那我们再来一遍。(学生齐读)
师:再来试一个,因为6×2=12,所以------------。
先指名说,再学生齐说。
师:凡是有些明白的,请朝老师笑一笑。
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朝老师露出灿烂的笑脸。
师:不会的同学没关系,我们再来试一个。
因为1×12=12,所以--------------------。
(教师有意识地请刚才有点困难的学生说一说)
师:已经明白了的,请朝老师用力地点点头。
这时,全班同学都朝老师使劲地点点头。
同桌考一考,一个说算式,一个照样子说一说。
案例2
师:(指着表格里的乘法算式问)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字叫什么?
生:乘数。
师:等号后面的数叫什么?
生:积。
师:它们还有其他的名字,你们想不想知道。猜猜看。
师:我们打开书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2分钟以后)
师:现在小组交流,把你的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组交流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交流什么?有的就是读了一段课文。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你学会了吗?
师出示算式:4×5=20,问:谁能照着书上的样子来说一说?
生1:4是因数,5是因数,20是倍数。
师:他说得对吗?(约有一半的学生喊对)
师:谁能把它说完整,说正确? www.xiaozhibei.com
生2:4是20的因数,5也是20的因数,20是4的倍数,20也是5的倍数。
生3:一样的,两种说法都可以。
生4:那到底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生5:因数就是乘数,倍数就是积。
此时,老师显得很着急。
师:书上不是说得很明白吗?因数和倍数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最后,教师只得急匆匆地从头再讲,这节课也因此拖堂8分钟。
思考因为新的课程标准上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致使许多教师觉得只有让学生“小组合作了、动手操作了、课堂热闹了”就是新课标下的好课;而在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研究课上采用接受学习,那就是让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就意味着“穿旧鞋,走老路”。
在案例1中,教师虽然为学生设计了“接受、领会一模仿、理解”的学习过程,先结合算式4×3=12介绍“12是4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4和3都是12的因数”,让学生读读、想想这几句话的意思,初步感受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是与乘法有联系的,接着要求学生根据6×2=12、12×1=12说说哪一个数是哪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在知识的迁移中进一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在这整个传授——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并没有处于被动的状态,而是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一步一步将新的知识进行内化,进行调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学习过程。
在案例2中,由于教师忌讳接受学习,片面地把“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之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标签,没有从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流程。从表面上看,课堂是活跃了,学生也经历了猜测、自学、讨论等活动,而实质是一种“乱”,学生盲目地乱看书,盲目地乱讨论、盲目地乱交流。整堂课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只是布置,而没有加以引导、监控。导致在交流时,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错误也各种各样。教师只能无奈地重头再来,而此时,已经激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学习知识的最佳时间。
新的课程标准虽然特别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但也没有表达出要摒弃接受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究竟是让学生去“接受”还是“探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择,让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