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校际公开课《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校际公开课《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10-15 23:18: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329

 教材体系
  《用计算器计算》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将用计算器计算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本册教材在“认数”单元后专门安排了用计算器计算,这样即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又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可以使用计算器,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中借助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打下基础。
  教学设想
  在认真研读教材、反复打磨后,我认为,本课应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利用学生较强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我调整并丰富了教材原有的编排,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在引入计算器时,我创设情境,制造大数目计算的障碍,激发学生对用计算器计算的内在需求。第二,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后,可能会产生以后学习中计算都用计算器计算那该多好的误解。我设置特例,穿插一些特殊的可口算、可估算、可巧算的题目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使学生明白合理使用计算器的必要性。第三,教材中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练习题,呈现的方式较为单一,我改变了题目的呈现方式,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增强了探索题的魅力,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究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方面: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准确,感受计算器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智慧。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器的计算功能,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
  教学难点
  借助计算器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生一台计算器。
  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设置障碍——引出计算器
  
  出示一些有关神舟六号的信息:
  1.普通的衣服重量约1千克,中国航天员的航天服重量大约是普通衣服的120倍,航天服的重量大约是( )千克。
  2.神州六号绕地球77圈,每圈飞行距离约为42229千米,神六共飞行约( )千米。
  3.从吴桥到江都来回约45千米,神六共飞行的千米数相当于( )次吴桥到江都的来回。
  信息中有一些大数目的计算,如果要想较快地算出来,你很想借助什么工具?从而引出计算器。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神州六号飞船成功发射这一时事中,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感兴趣;二是制造大数目难以计算的障碍,激发学生对计算器的内在需求,学生自身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需动力,这时的学习,已经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第二环节:尝试操作、自主探索——正确使用计算器
  
  1.认识计算器。
  (1)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常用计算器?你使用过吗?
  (2)玩一玩你手中的计算器,再看看其他同学和屏幕上的计算器,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能给大家介绍一些计算器上面你认识的键吗?
  我设计了以上3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上的一些常用键。
  2.用计算器计算。
  (1)用计算器计算出关于神州七号的两个问题,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再让学生任意出几道大数目的加减乘除算式用计算器计算,同桌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操作计算器计算的,然后全班交流。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混合运算:765+469-296=816÷68×27= 小组说说你是怎样操作计算器计算的。
  在操作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计算既准确又快捷的优点,同时也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时要注意不能按错键,看清数字,细心输入。并建议学生用估算和验算的方法来提高计算器计算的正确率。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材是直接出示计算题,让学生操作计算,然后交流反馈。统一的操作要求和操作程序会让学生感到无形的限制,学生参与操作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于是,我改变原有课本学生的学习方式,借助学生对计算器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让学生在尝试操作、自主探索中认识计算器及其计算方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机会。
  
  第三环节:巧设“陷阱”、及时反思——合理使用计算器
  
  我将学生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计算,一组不用计算器计算,来一场比赛。(直接在自备本上写出答案)
  20÷4= 125×7×8= 669+75+125= 46×99≈
  预设结果:不用计算器计算的这一组胜。
  让学生交流:为什么使用计算器的一组输了呢?现在你对计算器的使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设计意图:这是教材内容没有的,我之所以要补充这个环节,目的要让学生明白并非所有的计算题都适合使用计算器计算,有些题目数据简单或者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只需要口算,如果对计算结果精确度要求不高也可以使用估算,所以有了先进的计算工具,还要将它和口算、估算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算法的优势。
  
  第四环节:积极探索、善于动脑——巧妙运用计算器
  
  使用计算器不仅可以计算,我们还能运用它去探索奇妙的数学规律。下面我们来玩一玩数字游戏。
  1.找规律:
  142857×1= 142857×2= 142857×3=
  142857×4= 142857×5= 142857×6=
  (1)用计算器计算出前四题的积,仔细观察前四题的因数和积,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按发现的规律写出第5个、第6个乘式的积吗?先将猜想的结果记下,再用计算器计算,看是否正确。
  (2)整体观察这6道题的得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教材原本呈现方式是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各题的积,再找一找有什么规律?我调整了原题的呈现方式,留下两题让学生尝试猜想验证。这样设计增强了题目的挑战性,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很大的提高。
  2.挑战题:
  出示11111111×11111111=?要求:独立尝试,说说你的计算器呈现答案的情况,小组交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教材原来的呈现方式为由易到难型,很难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索欲望。我先出示11111111×11111111= ,由于得数的位数较多,计算器的显示器无法正确显示结果。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计算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同时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需要。我顺势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1×1=11×11=111×111= 入手,通过例举的方法找到了因数与积之间的规律,让学生感悟到“化繁为易,由浅入深”的数学思考方法。在学生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我让他们感悟到人的大脑比计算器更聪明,能解决计算器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五环节:追根溯源、拓宽视野——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我让学生观看课件资料介绍。启发学生:在计算器还没发明之前,我们的先辈们都用过哪些计算工具呢?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的介绍计算器发展史,形象生动,既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起学生对计算器甚至是更先进的计算工具的探索兴趣。
  作业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关于节约用水主题)
  出示研究材料数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8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白白流掉了。(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水?(2)算算这些水够你家用几个月?对于以上数据你有什么想法?
  (根据课堂教学时间的多少,也可作为本节课的一个备用环节)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