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在体验中成长——小学生体验活动促进品德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10-15 23:16:2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思想品德 阅读:9367次四、课外延伸——体验活动的开演。
体验更多的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经历或亲为,从中获得对客体的感受和感悟。实践活动是体验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孕育种种体验的源头活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因此,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开放课堂,开展实践型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得情感认知的同时,道德行为也能获得锻炼,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使知、情、意、行得到同步发展。
1、 校园生活的实践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学生的道德行为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展现。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日常行为规范,利用课外活动,少先队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发和运用校内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新学期开始时,我要求学生到各楼层,操场走走看看,不同年级不同个性的同学在做些什么。在学校每一个课间都是学生自由的天地,他们会开展跳绳、跳牛皮筋、下棋等有益的活动,也会做些追跑打闹、恶作剧之类的活动,通过自己的观察,结合课堂教学,学生就知道课间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了。
环保教育是我校的一个特色,学校成立了“绿源”学生社团组织,开展环保实践活动。(表一)
“绿源”学生社团活动一览表
社团小组名称
活 动 内 容
形 式
宣
传
部
金画笔绘画组
画一画,小眼中的自然美景
作品展示
金巧手制作组
做一做,废物中的工艺精品
作品展示
金铅笔文学组
写一写,活动中的绿色儿歌
汇编“绿色童谣”集
金相机摄影组
拍一拍,周边亮丽的风景和污染的地方
作品展示
综合实践
部
环保科技组
宣传:环保与我们的关系
主题中队活动
假日小队
调查:环保给我们的启示
调查报告
雏鹰争章
争章:环保是我们的光荣
颁发环保章
水资源监测
监督:环保是我们的责任
出好环境小报
新芽园艺组
植绿:环保有我们的奉献
种植花木和盆景
回
收
部
回收组
回收:每日产生的垃圾
代币券等价交易
会计组
精算:可用资金的使用
制好当月报表
销售组
销售:学做商人的精明
联系收购商
公
益
部
敬老同乐园
培养孝心:我为老人献真情
假日小队活动
济困爱心屋
形成爱心:我为同学献真爱
大队部活动
环保设备组
形成长效:为学校、社区奉献
添置环保设备
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利用“绿源”环保实践活动,开设“收荒拣废”教育基地,建立“绿色回收站”,让同学们把拾来的垃圾分类回收,一切都由队员自主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们看到了沉甸甸的劳动成果,从而才能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我们还利用校内“绿源”劳动基地,组织学生了解基地里种植了葫芦、冬瓜、南瓜、玉米、黄瓜、草莓、蕃茄等一系列的蔬菜和水果,栽培一些盆景和花卉苗木,通过亲自种植、进一步认识了水果、蔬菜、花卉的成长过程,既学习了实际本领培养了实践能力,又可以美化校园,美化家乡。聘请社区的有经验的农民为辅导员,请他们为学生讲解环保知识,为学生解答环保方面的问题,还请他们指导学生开展种植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活、生长习性,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白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快乐。
我们学校的临时工黄老伯是一位老人,做的工作是分发报纸,给师生送信,给班级送水等杂活,很辛苦。他年纪有些大了,穿戴不讲究,显得“土”了些。有部分学生看不起彭老伯,有时甚至去捉弄他。当教学《生活中的你我他》时,我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批体验这项工作的“滋味”。仅仅搬一桶水到教室就弄得满头大汗。当体验完毕大家谈体会时,渐渐感受到“黄大伯的工作是为我们师生服务的,工作很辛苦,学校里也不能缺少他的工作,我们应该尊敬他。”
2、家庭生活的实践
虽然学校教育在整个思品教学中起了主导作用,但是培养人才的“第一学校”还是家庭,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第一环节——家庭,也是课堂教学效果得以真正体现的一个场所。“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正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形成孩子良好品质的重要作用。虽然现代家庭的教育思想观念有所改进,但不少家长还是过分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使得他们自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惰。我们在设计课外延伸时,尤其要重视家庭生活的实践。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穿衣、洗脸、整理房间,这些日常小事要学会自己动手;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家长做家务,也可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观察家禽牲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说说自己的发现等。
要引导少年儿童进行家庭生活体验。低年级队员可以学洗一双袜子、擦一次地板、刷一次碗筷;高年级可以开展“小当家”、“这月我当家”活动,让孩子学会买菜,做饭等家务劳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参与家务劳动,使队员们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和劳累,从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持家,尊重父母的好习惯。
如在学习《关心老人》一课前,我通过了解,发现班组中大多数学生都对父母很“亲”,而对于爷奶辈的老人却表现出不太关心的态度。我想原因有两种:一是因为长期疏远,不亲;二是父母没起到榜样作用,不亲。如果此时单*“香九龄 能温席”的故事教育学生如何爱老敬老就显得没有说服力。因此,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相应措施: 课前在父母的陪同、帮助下,调查老人的兴趣爱好,搜集老人关心、疼爱自己的信息:如老人的生日、属相,老人最爱看的电视节目,老人平时为自己做过了些什么……课堂上多媒体展现与老人一起生活的情境——为老人过生日。(这位老人是本班一位学生的姥姥。) 课后开展敬老爱老在行动竞赛。将关心老人的话题延伸到课外,范围扩散到身边的亲友。通过这一系列体验活动,在教育学生敬老爱老的同时,也沟通了他们隔代的亲情,使亲情味儿更浓。
3、社会生活的实践。
社会是个大舞台,是个大课堂,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只限于校园,而应走出校门,融入社会,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而教师要善于把思想品德的观点化为社会实践的内容,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宣传、社会服务等方式,让学生在现实社会中进行锻炼,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学校旁边就是义桥镇的敬老院,我要求学生能经常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们做些事情。有的会在周末约上几个同学到敬老院去拔草,有的会去给老人们打扫卫生,还有的会和老人们一起说话,看电视……结合春、秋游活动,与学校的少先队联手组织开展大自然探密、远足、野营、旅游等活动进行体验。让学生接触自然,了解自然,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充分感受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培养起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操。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思想品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