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优化——算法多样化的归宿
[10-15 23:08:56]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阅读:9745次
缘于对“算法多样化”的热衷,“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就用什么方法计算”一度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一句时髦话语。在多数课堂上教师花费大部分时间引导各种算法,然后一律称好,最后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课标提倡不急于优化,有些教师干脆不优化了。
的确,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亮点。这满足了课堂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承载着“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神圣使命,其优点显而易见,但当人们对算法多样化趋之若鹜,纷纷效仿之时,我们有理由对这种热现象进行冷思考。对于算法多样化的计算,我们理应变得理性起来。算法多样化的效用关键在于呈现后,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价值,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择恰当的算法。笔者认为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归宿必然是优化。
一、摒弃无原则放任低层次思维的算法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一些低层次思维的算法,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美其名曰尊重学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分析比较,在质疑、辩论中促进低层次思维学生的发展,这无疑是教学的本质功能。如一位老师在教学18+7时,学生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
生1:8+2=10,10+5=15,15+10 =25。
生2:7+3=10,10+5=15,15+10 =25。
生3:18+2=20,20+5=25。
生4:因为18+6=24,所以18+7=25。
生5:8+7=15,所以18+7=25。
教师问: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6:在18后面接着数出7个数,是25。
生7:我用数小棒的方法,在17的后面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由此看来,学生的算法的确存在着思维的差异性与层次性。显然这几种思维并不在同一层次上,不在同一层次上的算法就应该提倡优化,而且必须优化,只是优化的过程是学生不断体验与感悟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的过程。当学生已经能够借助表象,甚至符号和逻辑思维进行思考时,为什么一定要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呢?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如何发展,不正是培养了他们的主观意识吗?鼓励每位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算法,并不等于他们可以满足现状,而拒绝学习新的、更有效的一般方法。教师应创设小组和全班交流的时机,通过对不同算法的特点对比,使学生学会怎样去寻找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更高层次上有更深刻的认识、更概括性的理解,进一步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捷性,从而提高思维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数学思维。
二、防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所谓算法就是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程序与方法,具体包括运算的方法与解题策略。算法多样化是指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方法多样化,即对同一个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教学中时常看到学生在课堂上为了受到教师及同学的表扬,有意标新立异地想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算法。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有意义吗?
案例:在展示解决问题情境图后,学生找出各信息如下:(1)三个跷跷板。(2)每个跷跷板上有4位小朋友。(3)跷跷板的两头分别有2位小朋友。(4)又来了7位小朋友。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了各种问题,在解决“现在有多少位小朋友?”时产生了这样几种意见:A:4×3+7;B:2×6+7;C:5×3+4;D:6×3+1。试分析这几种方法,A和B的思路相同,都是用正在玩跷跷板的人数与又来的人数相加,只是在计算“正在玩跷跷板的人数”时分组不同而已。若要理解C和D却要颇费一番心思了。持C意见的同学是把后来的7人中的3人平均分到3个跷跷板上,凑出3个5,再加上余下的4人。D种算法除了与C有类似的理由外,另外一个想法是:把一个跷跷板上的4人平均分给另外两个跷跷板,出现2个6,后来的7人中也有1个6,共3个6,然后再加上剩下的1人。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提倡算法多样化,面对这几种算法,我们应做怎样的评价呢?这还需慎重考虑。真正的算法多样化应该是在遵循正常的思维逻辑的前提下,从不同的视角,按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方法A和B符合我们的一般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事情发展的逻辑顺序。我们也可以推测持C、D意见的学生对A和B两种方法应该已经想到,只是在老师的一再鼓励下的思维发散,经过了自己的再组合、再创造。虽然后者的思维水平明显高于前者,但它有拼凑“乘加算式”之嫌,是在玩数字游戏,学生的思维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能借此得到根本上的提高。即使它们有自己的视角与方法,却价值不大,并不适合大力提倡。那么该怎么处理呢?首先得保护好学生的创新意识,肯定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和创新热情;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形象、委婉地把筛选各种做法的依据传达给学生。比如,可以给学生打个比喻“假如你家就在学校旁边,非得七拐八拐再绕回来上学不可吗?”经常地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传达给学生,相信学生便会带着这种想法选择方法了。
三、数学的本质呼唤优化
数学是讲优化的,算法优化的含意是要求寻找最简捷、最容易、速度快的方法,诚然,在多种算法中,有的并不见得有优劣之分,如长方形周长的求法,有的愿意用(长+宽)×2的方法,有的则用长×2+宽×2的方法,学生喜欢用哪个就用哪个。但是,一般情况下,总有个最基本、最一般或最佳的算法。教学中,都是有责任引导学生去比较、去评价,并使大家掌握那些公认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以便举一反三、闻一知百,否则就失去了教育的功能。请看一位教师教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新课实录:由实例引出23×12=?第一步,先由学生各自探索算法,分组交流(有10种左右),经过归纳不外乎以下三类:连加(23+23+……+23),连乘(23×3×4,23×2×6……),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3×10+23×2……)。第二步,由学生评价,一致认为三类算法都合理,但第一类太麻烦,其他两类各有优势。第三步,教师将题目改为23×13,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计算,结果学生都选择23×10+23×3,此乃笔算乘法的算理。此时,教师便因势利导引入了乘法竖式,并使学生体会到它的优越性:能将乘法算理以固定而简明的程式显示,操作性强,简捷而不易出错,并具有一般性。我认为这种教学是正确的,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凸现了算法多样化的实质。算法多样化绝非是越多越好,切忌一些无价值的重复。总之,一切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
鼓励算法多样,引导学生比较,教师不急于评价各咱算法,但不是不能评价。就学生自己的思维,有时很难辨别哪种更优。适合学生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一些基本的方法学生还是要人人都会。一般通用的方法还是要教的,否则要你老师干什么用呢?当然也不要强求学生必须学哪一种,但要适当引导!我的做法是:新课标提倡算法多样化,只是说提倡,没有说规定学生一定要掌握算法多样化;我在教学中碰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是不去刻意地追求算法多样化。让学生自己介绍解题方法,然后跟其他同学的方 www.xiaozhibei.com 法进行比较,说说自己解法的优缺点,最后还多问一句:“你认为哪种最好?为什么?”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择优录用了。当然教师在肯定其中一种方法的时候,也要肯定其他方法的长处。
叶澜教授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应正确理解算法多样化的内涵,从而进行有效地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这种思想方法正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负责。
(选自《小学数学教师》)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数学教学案例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