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

[10-15 23:16:08]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9659

  编者的话:本期刊登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与评析》《“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比例尺”教学设计》三篇文章,是“比例”教学的基本内容。这几篇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是: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设计具体,教学过程可操作性强。2.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化的抽象过程;教与学的关系定位较准确,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上都得到发展。3.紧扣教学实际,深入浅出,朴实无华,针对性强。老师们不仅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教学经验和做法,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编拟“教学设计”的水平。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能用不同的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3.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获得积极探索的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认识比例的意义
  1.出示小红、小明在超市购买练习本的一组信息。
  
  (1)根据表中信息,你能选出其中两个量写出有意义的比吗?
  (学生思考片刻,说出了1.2∶3、2∶5、1.2∶2、3∶5等多个比,并说出每个比表示的意义。教师适时板书。)
  (2)算算这些比的比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教师用“=”连接比值相等的两个比。)
  (3)说说什么叫比例。
  (学生各抒己见,师生共同归纳后板书:比例的意义)
  评析:比的意义、求比值是这节课所学新知的“生长点”。对此,教师将教材例题后(相当于练习)的一组信息“前置”,这样设计与处理,一是使题材鲜活,导入更为自然;二是把“一组信息”作为学生思考的对象,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激活旧知”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比较、发现、归纳,最终实现了对新知的主动建构。
  2.即时训练。
  A.判断下面每个式子是不是比例,依据是什么?
  (1)10∶11(2)15∶3=10∶2
  
  a.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说说是怎样判断的,进而说明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b.剩下的(1)(2)(4)三个比中有没有能组成比例的?
  c.上面几个比有没有能和5∶4组成比例的,你能不能帮它找一个“朋友”并组成比例?它的朋友有多少个?这些朋友有什么相同点?
  评析: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的认识和掌握不是一次完成的,对知识的理解总是要经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上例中教师设计了“即时训练”这一环节。即时训练既有运用新知的直接判断,又有变式和一题多用,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它对促进学生牢固掌握新知,灵活运用新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引导学生读教材(相关内容),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2)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3)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指出它的内、外项。
  (4)任意写一个比例,同桌相互说一说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填数。
  (1)出示比例8∶( )=( )∶3。想一想,这两个空可能是哪两个数。
  〔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从比例的意义的角度去思考,所以填数相对费时,慢慢地,学生似乎发现了“规律”,填数速度加快。教师将学生的发现(如1和24、2和12、0.5和48……)板书在括号下面,与学生一起判断能否组成比例。〕
  (2)观察思考:在填这些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这一问题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发现每次所填的两个内项之积相等,进而发现“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
  (3)再次设问:在这些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在所有的比例中都有这样的规律呢?(学生意见不一,自发产生验证的需求。)
  A.先验证黑板上的比例式,再验证自己写的比例式。
  B.概括比例的基本性质。同桌相互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4)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作答。产生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去验证能否组成比例的需要。)
  评析:“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教学环节正是基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而设计的。先由开放性问题引入,给予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以各自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生的认识经历了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的过程。通过“你有什么发现”,“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在所有的比例中都有这样的规律”两个问题指明了学生思考的方向,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层次,使学生人人体验到“发现者”的快乐。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引领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些“关于方法的知识”对学生终身学习无疑是有益的。
  2.即时训练。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6∶1.8和4∶24∶9和5∶10
  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其实我们是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如果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假设成立,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如果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猜数游戏。
  在下面每个比例中,有一个或两个数被遮掉了,你能根据所学知识把它猜出来吗?
  3∶5=6∶( )( )∶5=6∶( )3∶5=( )∶( )
  2.你能用3、5、6、10这四个数组成不同的比例吗?把它们都写出来。(学生探索后交流。)
  利用这四个数最多能写出几组比例?怎样写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根据时间来安排讨论,也可留作课后进一步探讨。)
  评析:练习设计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选练习内容,注意练习的梯度、层次和思维含量。特别是最后的挑战性问题把学生带入了“欲罢不能”的境界,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热烈。
  总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一堂“老课”,但执教者却能“老课新教”。新授课的巧妙导入,数学化过程的有效展开,训练的精当、扎实、灵活,以及在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课堂师生关系的定位等方面都颇有新意,因而,这是一堂以新课程理念做指导,又保持着数学课“本色”的朴实无华、扎实高效的数学课。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