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计算教学案例分析

计算教学案例分析

[10-15 23:19:20]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阅读:9536

在这个假期的培训中对于计算教学,有很多老师和专家发表了自己的很多看法,使我自己也对计算教学也有了很深的认识,教师们曾评价为“枯燥”,孩子们也说“没劲”。确实,计算教学的形式相对比较单一。下面是我对案例的分析:
【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
1、动笔计算四道习题,复习一位数乘法计算方法,
45×6   33×8     46×20      73×40
2、自学课本,出示自学提纲
⑴两位数乘两位数24×16,竖式计算分三步,分成哪三步?
⑵第一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
⑶第二步算什么?乘积表示多少?积的末位与乘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⑷完成书后你认为简单的练习。
3、交流评价,质疑问难。交流解决自学提纲中的前三个问题后,质疑:“说说你有什么疑问?”
4、检查作业情况,评价个别同学错误原因。
  二、分析与反思:
1、学生是生命体,不是知识容器
分析案例的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学看书,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分几步,理解每一步的意义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与归宿。通过自学,可以预计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成。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在确定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时,所依据的是教材文本所呈现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同样是一堂关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新授课,案例二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气氛和学习收获迥然不同。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学习目标的分解是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进行的。学生不仅仅是个“认知体”,更是一个“生命体”。整节课,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发展的人,始终处于“不断攀爬,不断成长”之中。只着眼于“认知”目标,一味地往学生头脑中填装现成知识。
2、生命体的“攀爬”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直面教材,根据三个自学提示,独立获取教材中的结论。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的方法,但这样的教学过程只是忠实地传递课程文本。课中教师虽然也给学生留了质疑问难的空间,但缺乏了思维的灵动,交流也因此变得死板、沉闷、没有活力。
其实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透过教材内容,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挖掘数学思想与方法,才是教材钻研、教学设计的重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强烈的好奇心诱发学生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学习显得主动、活泼。生活化的问题还为学生找到了“攀爬”时需要的模型,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如何应用学到的计算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培养学生[此文转于www.xiaozhibei.com www.xiaozhibei.com]实践能力。
再次,挖掘了教材中的转化因素。当一名学生回答,计算24×16,可以先算24×4,再算96×4时,教师及时点拨:“他把两位数乘两位数改成两位数乘一位数,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因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咱们以前学过。好极了,他这个思想实际上是特别重要的、特别好的一种数学思想,象这种“化生为熟,化难为易,以退求进”的思想方法,数学上叫做“转化思想。”得到老师的肯定与鼓励之后,学生利用转化思想,想出了多种计算方法。其中“24×10+24×6= 384”的出现,为竖式计算的教学作了充分的孕伏。最后通过由此及彼的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本课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式题。利用教材作多角度的发散,这是一种提升,也为生命体往纵深处“攀爬”创设了条件。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