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初中学习网初一学习辅导初一历史辅导资料初一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资料大全

[10-15 23:08:43]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初一历史教案   阅读:9524

课堂练习 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摇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增建了校舍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39~44分钟

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历史故事,将这些故事汇总起来出一期手抄报或者板报,也可以制作成专题网页发布到校园网上供全体师生阅读。 45分钟

总结评价

典型例题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A.唐太宗把地方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二级

B.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摇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

D.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增建了校舍

选题角度:

本题是一道单项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唐太宗贞观新政的内容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对比记忆和理解的能力。

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唐太宗贞观新政的内容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新旧知识的对比记忆和理解的能力。由于本题为单项选择题,因此,只要能判断一个题肢有错就能够很容易的选出来。A选项很明显是隋文帝改革的内容,应该与唐太宗无关,因此,可知答案为A项。即使不知道A项有错,学生也可以逐项检查,也可以发现后三项均与唐太宗有关,而A项显然是很重要的政治改革,在本课的学习中竟然从未提及,正好说明它一定不是唐太宗的改革。

答案:A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二)多项选择题

3、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的治世是指: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光武中兴 D.文景之治

(三)材料解析题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参考答案:

(一)1.A 2.A

(二)3.AB

(三)材料解析题

4、①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扩展资料

唐朝建立及玄武门之变

隋朝的暴政促成民变四起,中国又再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而唐王朝就在这个乱世之中建立。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许多隋朝的官吏也纷纷造反,拥兵自立,其中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最终导致了唐朝的建立。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是诸子中最有才能、胆识过人的一个。他眼见隋朝大势已去,便暗结俊杰,锐意经略天下。公元617年,天下大乱,世民乘机劝父亲起兵。李渊依世民及晋阳令刘文静之计,起兵太原,自任大将军,率兵三万余人进取关中,并于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在长安建立唐朝。当时割据一方的群雄彼此相互攻伐,人人都想君临全国。唐高祖即位后,乃以世民为帅,领兵次第削平群雄到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铲除了割据朔方的梁师都,全国复归统一。

唐朝建立后不久,还爆发了一场骨肉相残的变乱,即所谓玄武门之变。原来高祖正妻窦后生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其余长子建成、次子世民、四子元吉都随父亲打天下。唐朝建立后,高祖以建成为太子、世民为秦王、元吉为齐王。秦王李世民自太原起兵到统一全国,战功显赫,早为其兄弟所疑忌。太子见其弟谋略过人,手下人才济济,恐其夺位,故与四弟齐王元吉联合,多次谋害秦王而未遂。李世民本就不愿将自己创下之江山拱手让人,遂决心发动政变。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三日,秦王向父皇密奏太子、齐王淫乱后宫、多次图谋害己之事,高祖定翌晨召诸子入宫勘问。当太子、齐王经玄武门入宫时,秦王突袭之,亲手射杀太子,其下属尉迟恭则射杀齐王。史称“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杀死兄、弟之后,派尉迟恭带兵进宫,逼高祖交出军权,又诛灭建成、元吉之后裔,斩草除根。六月七日,高祖诏立世民为太子。是年八月,高祖又被逼让出皇位,自称太上皇,传位给太子李世民,是为唐太宗(626~649),次年改元贞观。

中国历史上,为争权夺利而骨肉相残之事屡见不鲜,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是当中的佼佼者。我们不能不赞赏李世民建立盛唐及后来“贞观之治”的大功,但亦必须如实指出其杀兄、屠弟、逼父的篡权行为。

善于用人

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贞观政要》),所以他很重视选官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争取各地主集团的支持,他确实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主势力,有原秦王府的臣僚,有追随李建成反对他的政敌,有关中军事贵族和南北士族,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由于唐太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拔人物不私于党”,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多士盈廷,出现了一批对国家的治理有杰出贡献的著名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这些猛将谋臣为李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这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

第2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教案示例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女皇武则天和开元盛世,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学习社会经济繁荣,培养学生总结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练习,课后自我检测,掌握基本知识。

通过填写乾隆武则天无字碑,正确评价武则天。

采用合作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初一历史教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