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
还给学生发言权 充分发扬其个性 ——《找规律》教学片段及反思
[10-15 23:08:43]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阅读:9475次最近,在我校青年教师“每周一课”展示课上,听了五年级姚老师的一堂《找规律》数学活动课,对于课上所体现出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型的师生关系,听后颇受启发,请看部分片段:
师: 2、4、6、7、10这串数中哪一个与众不同?
生1:(师生对此回答都感到比较满意。) 7与众不同,因为这5个数中只有7不是偶数,如果把7换成8,就有规律了。
(教师正欲出示下一题,不料有一位学生仍举着手。这位学生在取得教师的同意后站起来。)
生2: 10与众不同。(还没有等他说完,全班哄堂大笑。)
师:(教师也一愣)你有什么理由说10与众不同?
生2:(此时,这位学生满面通红,但还是坚持说出自己的答案)这5个数中,只有10不是一位数,其它都是一位数,所以10是群众特殊的一个数。(此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谁说这不是正确答案?)
师:你真行!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同学们也投去了钦佩的目光。也许受这位同学的启发,又有几位同学举手发言。)
生3:4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两位相同整数的积,而其它几个都不是。
师:这也是不错的。这个问题真有趣,让我们看看,它究竟还藏着什么秘密?
生4:这5个数中,4、6、7、10都大于3,而2却小于3,所以可以说2与众不同。
生5:这几个数中,只有2是偶质数,其它几个都不是,所以2与众不同。
生6:6与众不同,因为这5个数中,只有它才是3的倍数,而其余的都不是。
生7:我发现4与众不同的理由还可以是——4是它前后两个相邻数的平均数,而其他数却不具备这一点。
生8:这五个数中,能写成三个连续整数之积的只有6一个,这也说明6特殊,与众不同。
生9:能表示成三个连续自然数之和的也就只有6,这也说明6与众不同。
……
反 思
因为学生发言踊跃,这堂课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记得还有一次听公开课,教师讲完一道例题后,一位女生连续举了两次手,想要发言。大概是怕学生提问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位教师就没有让她发言。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碰到问题已解决还有学生举手的情况,这说明学生的思维已被激活,思考仍然在继续,这恰恰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大好时机。然而,有的教师不是视而不见,就是中断学生的发言,更有甚着还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从而错过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大好时机。在本课例中,姚老师的处理很值得我们借鉴,那就是把发言权还给了学生。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既然是“主人”,则必应享有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审视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不难发现:由于教师过多地占有控制权、支配权,学生较多的是被动接受权、被动适应权;与之相应,学生的责任意识非常淡薄。因此数学教学呼唤着学习主动权的回归!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个性的人。当然,人的创新素质与人的个性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创新个性的人,往往表现出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等特点,例如本课例中的学生2。在姚老师的这节课上,虽然课后姚老师反应本节课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本节课上学生的个性却得以充分发扬,学生可以充分思考、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畅所欲言,可以无所顾忌地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取得了预想不到的轻松愉悦的教学效果,又有谁说这不是一堂好课呢?
素质教育强调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主体性的核心就是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具有主动权,即是否有主动观察权、动手操作权、即兴发言权等权利,其中学生的发言权尤为重要。学生有了想法,应让他们说出来,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师生的单向活动变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活动,才能充分发扬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创设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