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实录“乘法结合律”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乘法结合律”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10-15 23:18:35]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课堂实录   阅读:9390
    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同。
    师:在数学中这是什么不同?
    生:是运算顺序不同。
    师:经过这两名同学的发现,我们又找到一个不同——“运算顺序不同”。
    【评析:学生发现括号的位置不同,教师问括号的位置不同说明什么?提出问题后没有学生发言,显然没有明白教师的意图,接着教师又加引导,学生才明白运算顺序不同。学生能发现括号位置不同,但很难想到运算顺序不同,教师应先引导,这样学生就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
    师:还有吗?
    (这时学生不能马上说出积相同,教师用手去指黑板的侧面“4×5×3=60”、“ 5×3×4=60”的结果。)
    生:得数相同。
    
    师:也就是积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式子的积相等,就说明这两个式子也相等。我在它们的中间连一个等号,行吗?
    生:行。
    教师板书:(4×5)×3= 4×(5×3)
    师:经过刚才大家共同发现这两个算式3个乘数相同,都是连乘,运算顺序不同,积相同。
    师:我们用这两种方法求出第7组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现在你们也用这两种方法来求一下你们小组小正方体的个数。
    师:听好老师的要求,由小组组长来数横行、竖行和层数,其他组员列算式,求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同时把黑板侧面的算式擦掉。
    学生汇报。
    生:(3×4)×3=36(个)3×(4×3)=36(个)
    生:(5×4)×2=40(个)5×(4×2)=40(个)
    生:(5×3)×4=60(个)5×(3×4)=60(个)
    ……
    (学生边说算式,教师边把它写在侧面黑板上。)
    师:同学们,看了这几组算式它们的积怎样?
    生:相等。
    师:它们的积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怎样?
    生:也相等。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吗?
    生:能。
    师:把它写在你的练习本上。(学生动手写等式。)
    师:谁来说一说你写的等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两道。
    板书:(4×5)×3= 4×(5×3)
     (3×4)×3= 3×(4×3)
     (5×3)×4= 5×(3×4)
    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3组等式,每组左右两边的算式都有什么规律?(给学生2、3分钟的思考。)
    师: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同学说说,看看他们与你的想法是否相同。
    学生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同时把黑板侧面的算式擦掉。
    学生汇报。
    生:我发现左右两边的算式运算顺序不同,3个乘数都一样。
    生:我发现都是连乘。
    生:我发现都用等号连着。
    师:为什么都用等号连着。
    师:谁知道?
    生:因为得数相等,所以可以用等号连着。
    师:说明它们的积相等。
    师:是不是就我们今天数的小正方体才有这个规律呢?
    生:不是。
    2.举例验证。
    师:现在你们任意举出3个数,看看它们也存在这个规律吗?为了节省时间,在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
    生:相等。
    师:再举几个例子。
    生:相等。
    3.归纳总结。
    师:通过刚才大家举例,每组的结果都是相同。我们就能总结出1个乘法运算中的规律,谁想试着说一说。
    生:它们的运算顺序不同,积相等。
    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不同呢?
    生:左边的是先乘前两个,再乘第3个;右边是先乘后两个再乘第1个。
    师:它们的积……
    生:相等。
    师:(走到一名同学身边。)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把你听懂的部分说给大家听听。
    生:运算顺序不同,左边的是先乘前两个,再乘第3个;右边是先乘后两个再乘第1个,积相等。
    师:谁还想说说?
    ……
    师:他们说得都很好。这是几个数相乘?
    生:3个数相乘。
    师:3个数相乘,可以把前两个数先相乘,再乘第3个数;或者把后两个数先相乘,再乘第1个数,它们的积相等。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3个乘数,你能说出它的规律吗?(这时教师有意往黑板上指等式。)
    生:(a×b)×c=a×(b×c)。
    师:谁还能说说?
    ……
    教师板书:(a×b)×c=a×(b×c)。
    师:(指着这个等式)这就是乘法结合律。(板书:乘法结合律。)
    师:现在老师给你3分钟时间,请你把它记下来。
    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
    ……
    师:同学们记得真清楚,老师把你们所说的过程概括出来就是:发现问题、找出规律、举例验证、归纳总结。这就是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当学生已经概括出乘法的结合律后,教师并没有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而是询问学生“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的?”在充分交流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做最后的概括。虽

  www.xiaozhibei.com 然,学生要真正理解教师所做的概括还需要大量的体验,但相信经历多次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逐步理解并掌握探索的基本步骤。】
    三、拓展应用
    1.做书46页第1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会了乘法结合律,应用它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请看这两道题。(课件出示:38×25×42×125×8。)
    师:不用竖式计算能求出积吗?
    生:能,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
    (学生独自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2.能不用竖式计算求出积吗?
    25×32= 125×16=
    (学生先思考,小组讨论,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评析:练习设计有梯度,第1题学生很容易想到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先相乘再乘第1个数简便。而第2题是两个数相乘,一部分学生没有想到把其中1个数拆开,在这里安排讨论,使其他不明白的学生也明白了。】
    反思:
    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感觉比较好的地方: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找出规律——举例验证——归纳结论。虽然学生要真正理解老师所做的概括还需要大量的体验,但我相信他们经历多次这样的尝试过程,一定能逐步理解并掌握探索的基本步骤。
    这节课感觉存在不足:1.学生初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比较困难。2.在找第一次发现时,有学生说“括号的位置不同”。这时,我问:“括号的位置不同说明什么?”结果学生没有明白我的意图,这里引导不到位。
    简评:
    本节课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搭一个长方体,计算“用了几个正方体”,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找出规律——举例验证——归纳结论,这是教学的1个难点。教师把握得比较好。在学生答错的时候,教师没有采取批评的方式,而是耐心地又说了一遍问题,用了一句“跟上我的思路”,既提醒学生要认真听课,又没有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本节课在有些地方教师引导不够。
    在整节课中教师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完成教学要求。
 

 

上一页  [1] [2]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课堂实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