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贝文库 :专注文档资料8年,极速海量,用心打造! 首页 |注册 |登录 |帮助

教学频道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 小学音乐 小学美术 小学体育 小学科学 教育范文 班主任工作

计划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家长专区 小升初 初中学习网 高中学习网 中考复习 高考复习 中小学试卷 中小学课件 中小学教案

当前位置: 小智贝文库中小学教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片断与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片断与反思

[10-15 23:17:37]   来源:http://www.xiaozhibei.com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阅读:9538
天补中心小学冯英 
师:我想继续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愿意吗?这个游戏叫“我的特异功能”。我需要小助手和我配合一下。(学生上台,教师出示下表) 
因数 因数 积 积的变化 






师:(对一生)这是一张表格,你的任务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填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帮忙看,注意看、注意听。 
师:(背朝学生)小助手,请在表格第一行任写一个乘法算式,如果因数比较大,可以用计算器计算积。小助手,请告诉我,积是多少? 
(小助手回答) 
师:小助手,第二行的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任意乘一个数,告诉我,第二个因数乘了几? 
(小助手回答) 
师:同学们,虽然我不知道原来的两个因数是多少,但我知道现在的积是多少,是××。不相信,你们算算看。 
师:相信老师有特异功能吗?(不相信)那你们猜猜老师是怎么算出现在的积的? 
生:我也能算出来,用上一行的积去乘6。 
师:是吗?大家算算看。 
(学生计算,表示同意) 
师: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同学,你怎么想到用上一行的积乘这个数的?(指第二个因数乘的数 
)生:因为这个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6,所以积也同时乘6。 
师:那如果乘7呢? 
生:积也乘7。 
师:如果乘99呢? 
生:积也乘99。 
师:这个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他认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板书)。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我可有点半信半疑。这个说法我们可以称之为猜想,究竟对不对需要进一步来验证。思考一下,如何验证? 
生:可以把这个猜想用到实际中。 
师:对,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可以举些例子。 
(学生举例。一组学生用因数乘因数算出积是多少,另一组学生用猜想的方法算出积,并比较结果) 

因数

因数

积的变化

29

46

1334

29

46×6

8004

1334×6

29×80

46

106720

1334×80

29

46×10

13340

1334×10

29×20

46

26680

1334×20

师:同学们,咱们任意举了几个例子,请大家仔细观察整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生: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猜想是正确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同样乘几。 
师:看来在29 × 46 = 1 334这个乘法算式中,这个猜想是成立的,那么在其他乘法算式中,这个猜想是否还成立呢? 
生:是成立的。 
师:口说无凭,咱们还是得用事实说话。 
(学生自主举例,并在小组里交流)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举的例子不符合猜想的,请举手!(无人举手)看来,在所有的乘法算式里,这个猜想都是成立的。其实老师在

开始的游戏中说有特异功能,只不过想考考大家。你们真不简单,我提议大家为自己的表现鼓鼓掌。 
师:在所有的乘法算式里,其实都存在这样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学生齐答) 

[反思] 
  教材在引导学生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时,主要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的规律。虽然教材在此前的教学内容中为“积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大量的铺垫和准备,但学生对规律的感知和认识仍然要经历逐步清晰的过程。为此,教师设计了教师有“特异功能”的游戏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具体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而作出猜想。在此基础上的验证环节,努力体现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教师先引导学生重点研究在29 × 46 = 1 334这道乘法算式中猜想成立,再在其他的乘法算式中进行验证,这样的设计凸显了不完全归纳法的要求。另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发挥 <

标签: 暂无联系方式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